第八章 偶然还是必然?(2)
克利奥巴特拉是公元前1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她先后成为罗马历史上恺撒、安东尼等的情人,搅起阵阵旋涡,她的出众才貌的确是塑造出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的偶然因素。有不少历史学家都通过这个人物事例思考着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问题。一位叫伯里的英国现代历史学家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克利奥巴特拉的鼻子》的文章,专门讨论这一主题。
事实上,在历史的进程中因偶然事件而导致的巨大变化的事例仍有不少。例如,1920年秋天,希腊国王亚历山大被他养着玩的一只猴子咬了一口而死去,这个偶然的事件引起了一系列的事件,以至于英国当代著名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形象地说:“二十五万人死于这只猴子咬的这一口。”又例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托洛茨基在他的自传中说:“人们能预见一次革命或一次战争,但没法预见秋天出去打野鸭子的后果。”他指的是1923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他到沼泽地去打野鸭子,不慎着凉,导致连续几个月发高烧,使他在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党内斗争中失去了战斗力。
毫无疑问,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肯定存在的。马克思也认为,如果排除了偶然性的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带有了神秘的性质了。英国历史学家john h.arnold的《历史之源》(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最后一章的标题就是“说出真相”,但作者认为很难同意认为历史存在着一个“单一的真实故事”,“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但这些说法“绝不意味着历史学家应该放弃‘真相’,仅仅关注于讲‘故事’”,而应该“尝试在其偶然的复杂性的意义上说出真相——或者其实是许多个真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在偶然性中很可能隐藏着众多的真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