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世界研究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对话的期望值(4)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对话的期望值(4)

    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他者?这是进入深刻问题的第一步。把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强加于人就不可能理解他者。人们通常把理解他者的实地研究称为人类学,可是人类学也正是歪曲他者的一种主要方式,因为它试图发现的与其说是尚未理解的新事物还不如说是自己对新事物的想象,正如艾柯说的,当年曾经有无数西方人在神秘的东方“苦苦寻找”西方人幻想的独角兽。这是个深刻的暗喻,它说明人们在他乡寻找的只是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umberto eco:ils cherchaient des licornes41422001nice,france。萨伊德反对西方替东方塑造形象的“东方学”文化帝国主义行为,试图把强加给自己的说法给“说回去”(unsay the said),就是顺理成章的反抗了。格尔兹改进了理解他者的方法论,他利用赖尔(ryle)最先倡导的“浓描”法,对他者文化的“地方知识”进行本地语境化理解,试图按照他者去理解他者geertz:local knoe,198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ht to be的理论否定了事实和价值之间一致性的想象。当代已经很少人坚持事实与价值统一的理论,但又寄希望于“理解”。其中理由在于,理解不是冷漠的科学知识,而是富有感情的知识(同情和设身处地)。理解的感情因素是令人鼓舞的,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够因此成为知识与价值的桥梁——以为感情是沟通知识与道德的中介,这是康德的老结构——可是事与愿违,我们几乎观察不到感情随着真理走的事实,相反,感情总是跟着价值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