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世界研究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节 理想离现实有多远?(2)
    第二节 理想离现实有多远?(2)

    文化政治不能被理解为政治的一个方面,而必须被理解为政治的一个基础。政治至少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利益,另一个是文化。人们习惯于只看到或主要关心利益的政治性,而相对忽视文化的政治性,往往只以物质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为根据去分析政治问题,这是严重的理论失误。现在文化政治问题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这更说明了柏拉图和孔子的先见之明。在文化政治问题上,孔子甚至比柏拉图更为清楚,孔子非常明确地把文化(特别是价值观体系和实践方式)看做是政治的根本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为政治是伦理的分支,这表现出了政治理解在深度上的差异。其实,主张和推行任何一种价值观(无论是道德的、知识的还是美学的),都是政治行为。既然价值观决定人们灵魂的方向,从而进一步决定人们的所作所为,那么,价值观的选择就是最大最基本的政治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柏拉图可能是古希腊哲学家中头脑最清楚的,甚至比亚里士多德更有问题意识。一个社会把什么事情看做是最值得追求的和最受尊敬的,它将决定一个社会的总体价值取向,所以这是根本的政治问题。那么,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才具有正当性,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这就是柏拉图费了很大力气去讨论的公正问题。价值观的正当性要比利益分配的正当性复杂得多,尽管利益分配的正当性问题同样难度很高,但它至少看起来不至于没有解决的希望,可是在价值观的正当性问题上,人类的智力遇到可怕的挑战,问题出在价值观的主观性是几乎无法反驳的,可以这样理解:

    已知任意一个价值观v相当于说“x是好的”(或者y是坏的),这是一个主观判断。当我们试图论证v具有正当性,只有两个选择:(1)去证明v是真的;(2)去论证v是好的。可是,既然v只是一个主观选择,它就与真假无关,于是只好去论证v是好的,但是,去论证v是好的就一定出事,这等于是论证“(x是好的)是好的”,不难看出,这一论证必定形成一个万劫不复的“无穷倒退”,即“x是好的是好的是好的……”这样一个无法停车的无穷过程,同时,这个无穷倒退又是无可救药的循环重复,其每一步的论证理由都是等同的,并无任何推进,“x是好的是好的是好的……”无论有多少个好,还是等于“x是好的”。真正灾难性的结果还在后头。既然对价值观的论证并不能提供比这个价值观本身更多的理由,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一个价值观本身就是其正当性的证明,或者说它是自证而成的,假如真是这样,任何一个价值观就将具有同等的正当性。这是一个万万不敢承认的事情。假如任何一个价值观都同样正当,每种价值观将构成对其他任何价值观的解构,每个人的生活都将是对其他人生活的拆台,社会将在无望的分歧和冲突中土崩瓦解。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任何一种事情都同样好,结果必定是,没有一种事情是好的。没有价值标准下的自由和平等将是社会的一条自我毁灭之路,就像强权是一条“奴役之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