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你要警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没有公平何谈自由?(2)
    第七章 没有公平何谈自由?(2)

    这个逻辑,我们是不是很眼熟呀?许多经济学家说,市场是能自动均衡的,工资能调节劳动力的供给,使劳动力供求达到均衡。比如,他们说,有这样一个劳动力供求曲线,工资(价格)高,供给就多,工资(价格)低,供给就少。为什么供给少呢?因为工资太低,劳动者就不会选择就业而会选择闲暇。这样劳动力的供给就减少了。这是经济学术语,翻译成白话,就是下面这样:许多经济学大师对那些食不果腹的穷人说,你在市场上是自由的,你觉得工资低,你可以选择不工作而享受你的闲暇呀,这是你的自由权利。这种劳动力供给理论,同“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是不是有同工异曲之妙?!大家都知道,对绝大多数中下层而言,工资低就选择闲暇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和晋惠帝一模一样。所以,晋惠帝也许真不傻,而是超前。放在今天,没准是一个声名远播的新古典大师呢!如果司马衷真如史书上写的那么傻,估计新古典也就不太聪明;如果新古典很高明,那么司马衷就是天才, 毕竟人家比新古典早了一千多年,就发现了新古典的逻辑定律!不止新古典,整个“普世价值”的逻辑都同司马衷的逻辑一样——他们只关心抽象的自由。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里,每个人都享有抽象的经济自由的权利。它认为既然你享有这种抽象的自由权利,也就享有自由的事实。所以,在自由放任的、“公平”的市场经济里,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显然,这些人比林肯差多了。本章开篇我们引用了林肯的话。他在这句话里说,在狼和羊之间没有什么抽象的自由。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狼和羊有相同的抽象的自由。

    经济自由是一种经济选择,选择的实现是需要经济资源的,选择是建立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上的。在不公平的现实生活中,每人占有的经济资源是不一样的,经济自由的程度是同财富的多寡相关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消费者,你在市场上有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由。但是,你这个自由只有同支付能力结合,才能变成有效需求,才是有效的自由,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消费自由。在消费领域是这样,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在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有效自由”的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具体的自由”。同有效需求一样,有效自由需要支付能力。每个人的所谓经济自由,是一个以财富为半径的圆。财富越多圆圈就越大,就越自由。反之,财富极少的人几乎就没有自由。大家说一个亿万富翁和一个只拥有自己劳动力的下层人士,他们是不是一样自由?如果我告诉你,他们享有相等的经济自由,那你得警惕,我可能就和那位晋惠帝一样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