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你要警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不是乌托邦(4)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不是乌托邦(4)

    但是,市场至上的理论恰恰犯了这种错误,它将要素的货币收入的总和(钱)同社会总需求混为一谈。这种理论在它的逻辑过程中,像魔术师一样,玩了一回偷换概念的把戏。它悄悄地将支付能力和需求等同起来,认为支付能力就是需求,认为要素的货币收入就是需求,所以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它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在gdp的生产过程中,要素(例如资本、劳动等等)收入的总和=gdp。

    然后,它悄悄地植入了这样一个等式:要素收入的总和=需求;我们知道,要素收入只是一种支付能力,所以,在这里它实际上是在说,支付能力=需求(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错误)。

    然后它说,所以,总需求=总供给。

    将这个逻辑过程简化后就是:要素收入的总和(支付能力)=总需求=总供给(gdp)。所以,市场经济永远是均衡的。

    我们已经知道,支付能力不等于需求,要素的货币收入不能自动等于总需求。所以,上面的逻辑过程是错误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是不能成立的。这个错误的实质,就是只见物不见人。这是这类经济学的通病。它认为你口袋里的钱就是需求,而实际上,只有那些能用口袋里的钱来满足的才是需求。比如,你口袋里有100元人民币,如果你没有将这100元人民币用来购买最终产品的愿望,你那100元就不是有效需求。对一个社会也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