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你要警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五大经济学谬论(12)
    第五章 五大经济学谬论(12)

    这就是二者的差别。

    还有一个叫约翰?罗尔斯(john rain(y1,y2,y3,…,yx)

    这个公式的含义非常简单。它认为,社会效益与社会中最穷的人有关。所以,实现社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就是使社会中最穷的人的收入最大化。注意,这个“最大化”,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任何“最大化”一样,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

    这两位经济学家是有道理的。

    在收入分配极端不公的情况下,调整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本身,尤其是提高中下层的收入这件事本身,就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同样1元钱带给穷人和富人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1元钱收入的增加带给贫困阶层的边际效益的增加,要远远高于1元钱收入的相应减少带给富有阶层的边际效益的降低。让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多分配到一碗饭所带来的正边际效益,要远远高于豪门减少一碗饭所带来的负边际效益,从而增加了社会的总体经济效益。

    公平正义不会导致平均主义

    也许有人问,大力提倡公平正义,会不会导致平均主义?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

    因为市场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地制造收入不公和贫富悬殊。不公平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例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个人收入的最高累进税率高达91%,这并没有导致平均主义,美国当时的基尼系数依然在037~039之间,比中国改革开放前要高出许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