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上面那个工资水平和就业成反比的关系,从宏观上看,是不能成立的。从经济总量的角度看,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内需不足,是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收入不公,提高中下层可支配收入,提高工资占比,可以增加需求、拉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可以拉动就业。所以,解决分配不公有利于吸纳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
不客气地讲,假如持这种观点的那些经济学家认真读过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大概就不会有这种看法。如果没有时间读书,可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从20世纪大萧条以来,在工资占gdp比重较高,同时政府的公共支出较高的50—70年代,即“里根革命”前,美国的失业率是相当低的。
而且,上面那个劳动力供求理论,从社会角度讲也是错误的。西方经济学劳动供求理论建立在下面这个劳动力供给曲线(或供给函数)上(见图5—1)。
图5—1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它说,工资上升,则劳动力供给数量上升,工资下降,则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这对一家微观企业而言是适用的。但是,就社会整体而言却是错误的(这是一些人的通病,将个体的行为加总变成社会的行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