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一章 从常胜到常败(2)
    第二十一章 从常胜到常败(2)

    对方不是要坚守,而是要撤退!

    撤退的是万福麟,刘峙把他派到这里来堵漏洞,他却只想装装样子,看到土肥原杀到,提前开溜了。

    土肥原马上发动强渡,渡河之后即从侧背对刘峙的一线防御造成了致命威胁。

    9月18日,涿县陷落。

    涿县一失,保定便失去了屏障,但刘峙在保定还预留着后手,被他布置在二线防御上的不仅有关麟征第52军,还有其他“杂牌部队”,加上从一线防御上退下来的部队,若一齐用命,香月的日子并不好过。

    可问题恰恰出在“杂牌”身上。从一线撤下来的,只有孙连仲肯协防保定,但两天之后也呈溃退之状。其他已经上来的,还没上来的,都声称已与刘峙失去联络,争先恐后地跑没影了。

    刘峙再一看,能打的就只剩下了一个关麟征第52军,一共只包括两个师,却要防守长达40里地的正面,不说火力占着下风,光人就不够用。

    刘峙急得要命,一个劲儿请求蒋介石火速增派援军,然而此时淞沪战役已经打响,并在逐步扩大,兵力根本没法北调。

    想那长城抗战时,徐庭瑶手里曾有三个师,还被日军一个师团给冲垮了,现在要想用两个来扛人家三个,结局可想而知。

    饶是如此,也并没有形成绝对的一边倒。为攻下保定,香月以特种部队为前导,出动坦克140辆,火炮260门,空中还有60架轻重轰炸机轮番攻击,后则继以三个常备师团,然而一天也只能在平原上前进20里,过了10天后才在关麟征撤走的情况下占领保定。

    战后一清点,中队伤亡了两万,但保存了主力部队的基本建制。与此同时,日军则死伤了5177人,而且里面全是熊本、土肥原师团的老兵。显然,对这样的结果香月不可能完全满意。

    同样大为不满的还有中国的后方舆论。内战之中,刘峙从未打过一次败仗,轮到外战,国人自然对之期望甚深。尤其当时抗战初起,国人自信心还很强,“经过八年抗战,将领中很少有没吃过败仗的”,那是后来才慢慢领悟到的。

    蒋介石不是不懂军事,他也认为刘峙在保定会战的指挥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失误,只是舆论攻击厉害,只好选择让刘峙退避三舍。

    平生第一次打败仗的刘峙,就这么从云霄上一头滚落下去,不仅失去指挥之权,还被人借题发挥,讥之为“长腿将军”。

    刘峙的幕僚为自己的长官抱不平,想要将会战的整个经过公布出来,却遭到了刘峙的制止:这是军事秘密,岂可轻易告人,我忍耐就是!

    重新被人关注,是很多年后的事,他自言当时的局势,连不懂军事的人都能看出不妙,他是如同“跳火坑”一样被再次派到指挥位置上去的。

    那当然又是一个败仗,而且是大败仗,它彻底宣布了刘峙军事生涯的终结。

    人生就是这么诡异,一辈子打了无数的胜仗,最后却以一次败仗收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输掉一次,也就等于输了全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