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章 烽火长城(5)(2/2)
    现在的刘汝珍就像是长城抗战时乃兄的影子,可叹时过境迁,彼时曾威震罗文峪的一代勇将竟不可辨识矣。

    为了自保,呆子也耍起了小聪明。

    没钱买武器,他便出“巧计”,想着法占日本人的便宜。

    当时关东军从沈阳拨给李守信的武器,都不是直接运去张北,而是用火车先拖到张家口,然后李守信再去接运。

    这样,刘汝明自己就可以从中得到“提成”。比方说,李守信原本可以收到1.2万支枪,生生便让刘汝明去掉零头,给截留了2000支。

    刘汝明很开心,白得了这么多好枪,我真是太有才了!

    他却不认真想一想,那么精明的日本人,会让你白捡便宜吗?人家才真正用的是计,那一点点小便宜,只是为了让你以后吃大亏,上大当。

    想对日本人“用计”,结果却是他自己被麻痹了,抗日烽火烧得如火如荼,他竟然还以为可以跟对方“和平共处”。

    当时华北已经那个样子了,张家口这里却还是歌舞升平,没有一点战时的紧张气氛,街上人来人往,到处都可以看到日本人。

    傅作义苦口婆心,然而他人一走,刘汝明仍然敷衍了事。

    让他进攻张北,他就仅仅派了一个保安队到张北周围去晃了晃,还晃而不打,理由是在等待李守信“反正”。

    让他与日本人彻底断绝往来,斩断瓜葛,他却把张家口特务机关的日本特务都给放跑了,以至于东条英机对张家口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还把主力调到察南,自己的一家一当以及察省政府也都跟着搬了过去。

    这一切的一切,竟然是为了匪夷所思的两个字:中立。

    没错,就在大伙都在想着如何御敌的时候,这小子还在卖弄小聪明,指望东条兵团光打绥军和中央军而不打他。

    “诸侯思维”真是害人不浅啊。

    可是傅作义不是还在他旁边放了一枚棋子吗?

    棋子不灵。

    刘汝明找借口拖延,不让李服膺入察,而后者也就看都不看,闭着眼睛在旁边睡大觉,实际上也是“能不打,最好不打”。

    晋绥军这个系统很奇怪,在它里面,其实只有绥军会打仗,而晋军里面,又只有陈长捷能独当一面,像李服膺、王靖国之类,别看出身都不错,也是堂堂的保定军校毕业生,但不知道是一直在太原这个金银窝里养尊处优惯了,还是被阎锡山管得太死的缘故,反正是都不太会打仗。

    战场亦如赛场,到了最后,越是高手,练级的机会越多,越是菜鸟,上场的次数越少,大家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走,距离越来越远,就形成了一种高者愈高,劣者愈劣的局面。

    毫无疑问,李服膺算是一个劣将,他跟“承平日久”的刘汝明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在刘、李二人打瞌睡的当口,只一天时间,东条兵团即开来张北,进攻机会一去不复返。

    你想“中立”,日本人可不干,东条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张家口。

    刘汝明措手不及,防线很快就被突破,随即放弃张家口南逃。

    此时这位长城抗战时的英雄犹如惊弓之鸟,他说他在张北一线看到东条兵团有200辆坦克在隆隆开进。

    200辆坦克,那能顶得住吗。

    其实,哪是什么坦克,不过是日军的运输车而已。

    刘汝明如此惊慌,一旁的李服膺亦属同类菜鸟,匆匆做了几个应付差事的动作后,就赶紧拍打着翅膀跑了。

    本来运筹帷幄,以为稳操胜券的傅作义闻听,不由得大惊失色。他急忙将绥军主力调回,欲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围歼板垣的计划彻底泡汤。

    8月26日,汤恩伯下令,全线突围。

    他的反应还是很迅速的,若再迟一步,想突也突不出去了。

    张家口失守,不仅直接导致了南口战役的失败,还使刘汝明搬起石头砸了自个儿的脚,他的察南也很快被东条兵团攻破,至此察哈尔全境沦陷。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