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烽火长城(3)
善打运动战,是他在用兵上的一个最显著特点。
山地战和阵地战原本与此无缘,但正所谓兵无常形,你想“运动”,就总能找到机会。
白天不行,我晚上打。
老汤从各支部队中抽出机动兵力,组成大大小小的敢死队,白天钻高粱地,晚上出来四处“运动”。
这种变幻莫测的打法让铃木相当困扰,他曾担任过陆大教官,可是翻了半天教科书,也没搞清楚对手的战术究竟出自于书上的哪一章哪一条。
其实汤恩伯的运动战术并没完全脱离他在日本的所学所知。
日本人的战术思路主要来自于德国,喜欢迂回包抄,攻人不备,而老汤只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得更加灵活而已。
在扼制住铃木的进攻之后,他还要转入反攻。
电话急召罗芳珪。
罗芳珪不过是个团长,照理上面还有旅长师长,身为军长的汤恩伯只要下个命令即可。
但使用千里马是不一样的,必须特殊对待。
在老汤眼里,罗芳珪毫无疑问是匹千里马,也是此次反攻获胜的最大保证。
罗团长,我对你完全放心,完全相信!
我有一言相赠: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好汉倒在阵地上,即为军人光荣之归宿。
罗芳珪立刻率先杀了出去,并且锐不可当。
两千多人,打到仅剩四百来人,他自己也受了伤,由于通信中断,后方一度还以为这位勇将已经在战场上“光荣”了。
铃木没想到对手反击如此犀利,本能地想往后退上一步。
可是回头一看,惊住了。
不知什么时候,汤恩伯已抄到背后,把他的后路给切断了!
学长不知所措,学弟就笑了:运动战,还是不能脱离迂回包抄的老底子啊。
你目中无人,攻得太急,前后就严重脱节了,要不然我如何能找到机会断你后路?
铃木哑口无言。
这才发现老汤的厉害,然而已经晚了。
本来想攻南口的铃木自己却被围了起来,而且所有粮食弹药都到了要依靠空投的地步。
只好使尽浑身力气往外突了,可是突围并不容易,因为第13军虽然武器一般,但实在很能打。
《大公报》当时派战地记者实地采访,同样惊骇于第13军异乎寻常的意志和战斗力。
他们抓到一个细节,一个机枪连的连长,指挥几挺机枪在山头阻击日军,嘴里骂骂咧咧,意思是嫌机枪手打得太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