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日军进城,可不是小事,万一有什么差错,这个责任放谁身上都吃不消。
刘汝珍想了又想,还是向宋哲元进行了报告。
宋哲元一听,哪有这种事,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擅自把日军放进城来!
刘汝珍这才知道自己差点被张自忠下套。
这位老兄,也不知道被身边那些门客和“把兄弟”灌了什么汤,做事越来越不靠谱,他现在不只是下水,那水已经齐腰深了。
香月弄巧成拙,没能赚到,反而使宋哲元提前有了防备。当天,广部大队进是进来了,却中了宋哲元的埋伏,被关门打狗,死伤甚惨,此即“广安门事件”。
这是29军继夺回卢沟桥之后获得的又一次胜利,本来已经逐渐下滑的势头猛然回升,重新占据了有利态势。
偷袭未成,还吃了大亏,香月自然是又气又恼,终于意识到宋哲元既非呼延灼可比,也绝不是“一联队长之材耳”,双方将对将,是有得一拼的。
此时,朝鲜军龙山师团终于到达天津,这使郁闷中的香月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向宋哲元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在两天之内,将北平守军全部撤出。
这个所谓通牒理所当然遭到了宋哲元的拒绝。
7月28日,摊牌的最后时刻终于来到。
香月要咬人了,被他咬上的地方叫南苑。
华北战场,北平为前线,保定为后方,二者之间有两条路径,一为宛平卢沟桥,一为南苑。
在日军的战术课程中,迂回包抄总是居于首位。香月要践行这一战术,切断宋哲元的后路,就必须首先对这两条路径进行攻击。
宛平那里已尝试多次,但宋哲元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在宛平一带添置了重兵,致使日军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剩下来的选择只有南苑。
宋哲元同样知道南苑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他已把“自由人”赵登禹召入北平,原来的想法是以赵登禹守北平,以冯治安攻丰台,但在最后通牒到期的前一天,他改变了主意,决定让赵、冯二将对调。
赵登禹素有29军第一猛将之誉,又是喜峰口大捷的首功之臣,调他来守南苑,足见宋哲元对防守南苑的重视程度。
赵登禹星夜赶到南苑。
由于北平本身的防守任务也很重,所以赵登禹离开北平时,未带一兵一卒,他的打算是将原防区的另一半人马北调至南苑。
防守南苑,得靠这支亲兵部队。
不早不晚,一个汉奸突然跑出来坏了大事,他向日本人泄露了这一重大军事机密。
此人名叫潘毓桂,他是当时华北一个比较有名的文化人,因与宋哲元有世交,出任过政委会政训处处长,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摆摆的虚职。
到了后来,姓潘的汉奸嘴脸越来越明显,竟然暗地里替日本人给宋哲元献上了“冀察自治方案”。如此,宋哲元就再也容不得他了,索性连“政训处处长”也给他免了。
在被宋哲元赶出门后,潘毓桂又找到了另外一个靠山,那就是看上去可以跟宋哲元分庭抗礼的张自忠。
张自忠七个把兄弟,潘毓桂赫然在列。
虽然被宋哲元扫地出门,但潘毓桂的汉奸角色倒是越来越职业了,赵登禹要调兵南苑的情报,就是由他出卖给日本人的。
结果增援南苑的那两个团,在半路遭到了伏击,之后全军覆没,仅剩个团长跑到了南苑。
预想中的一半守备力量没有了,赵登禹能指挥的仅为原驻南苑的一个独立旅和一个骑兵团。
随后南苑便遭到了香月的突袭,后者调动朝鲜军龙山师团和步兵旅团对南苑进行围攻,仅数量就要远远超过守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