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兵台儿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4)(2/2)

    (一)德正面二十军团抵抗俄优势军之攻击,屹然不退,故两翼包围,始行成功。

    (二)德第一预备兵团及第十七军团在外翼之行动,异常秘密,故不为敌所觉察,若被觉察,则敌将转移正面退却,不过成一普通之战胜而已。

    上述坦能堡成功之因素,与台儿庄会战相比较,我左翼军在台儿庄正面在优势敌军压迫之下屹立不动,可与德第二十军团媲美,至我右翼军在侧翼之行动,前后凡10日,而始终不为敌所注意,则与古屏能以南两军团之行动无异。至先击灭兰陵、洪山镇之敌,则尤得战术活用之妙。

    日本军人自诩能学德国战术,而模仿坦能堡之歼灭线,尚不如吾人之神似。①

    台儿庄大捷后,《新华日报》记者陆诒采访了汤恩伯将军,询以台儿庄战役的经验与教训。汤将军说:

    对敌作战,因敌人装备较我占优势,故不宜迎头顶,更不宜集中兵力来死守一地,应该处处争取主动的地位,时时取攻势,以强大的兵力,来重重的打击敌军侧背。攻击时,要迅捷、机动和坚决,绝不能有丝毫迟疑,最好在敌军运动中给以奋迅有力的杀伤!攻击村庄时,最好多用火攻,夜袭较白昼攻击更能奏效。必要的战略据点要守,但也不是呆板的死守,而是以左右两翼的出击与反冲锋,以攻势来确保防御之胜利。②

    1938年3月11日《大公报》社论《津浦战局好转以后》指出:

    运动战为主,而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之新作战方针,得各线将士之衷心欢迎,在此方针之下,我全体将士皆理智地看出必胜的前途。

    4月23日《大公报》社论《鲁南二次会战的认识》写道:

    第一次鲁南会战,我们胜利了。但是,我们当知第一次会战胜利,其意义不仅在我们守住了台儿庄,而在我们配备一个强大的汤军团,始终在敌人侧背,执行了正确的运动战,用运动战困顿了敌人,改变了敌人,而且部分地歼灭了敌人,挫折了敌人国际和国内的声威,相当地动摇了敌人战争的信念。

    岁月虽然过去了56年,但《大公报》两篇社论的论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台儿庄战役仍然有参考价值。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