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3)
第五,在津浦线上拖住日军数月,对我最高统帅部部署武汉会战及实现向西南大后方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
台儿庄之战,我军首先在津浦线南段成功地阻击了日军南路主攻沿津浦线北上的计划,池淮阻击战打了两个月,最后双方隔淮河对峙,使日军华中方面军不能增援台儿庄。从1938年3月开始,日军华北方面军改从津浦线北段南下,我军又在滕县及临沂阻击日军,最后在台儿庄正面战场同日军激战半个月,获台儿庄大捷,紧接着于4月8日至15日进行追击战。总计我军在津浦线上拖住日军近4个月。
日军攻陷南京后,未能迫使中国订立城下之盟,于是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武汉。武汉是当时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我最高统帅部所在地,武汉得失,于抗战前途关系甚大。
台儿庄之战,挫败了日军打通津浦线计划,充分发挥了我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计划,使我统帅部有充分的时间来部署下一阶段的武汉会战。
1938年1月1日,蒋介石命令组织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任命陈诚为总司令,负保卫武汉之全责。保卫武汉,不仅专指武汉三镇,还包括武汉以外各战略要线与战略要点,而以武汉三镇为核心。统帅部《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一统帅部指导方案》指出:“惟武汉三镇之不易守,而武汉近郊尤以江北方面之无险可守尽人皆知,更以中隔大江,外杂湖沼,尤非可久战之地,……故欲确保武汉而始终保持武汉为我政治经济资源之中枢,则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①
蒋介石对武汉国防工事之实施十分重视。2月4日电陈诚,规定武汉附近阵线工事应照新式野战筑城构筑,限期完成。
遵照蒋介石的命令,陈诚于2月20日正式颁布武汉附近防御工事构筑计划,将国防永久工事分为10个区,由各连队分别负责兴建,同时对整个阵地编成与兵力部署,大炮配置等,亦均有所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防御工事于1938年春季基本告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