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兵台儿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章 历史背景(2)
    第一章 历史背景(2)

    对于汤军团,本书详尽地叙述其作战的全过程,并将其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指出汤军团功不可没。目前史学界对汤军团的看法有欠公允。主要是4月1日至4日汤军团在向城、兰陵一带战击坂本支队延误了南下的时间,加重了孙集团军作战的压力,使台儿庄处于几不能保的困境之中。战区当局指责汤军团,事出有因。但汤军团处在腹背受敌的危险时刻,当机立断变更态势,先扫清来自临沂的威肋,再行南下,这是当时摆在汤军团面前唯一可行的抉择,它使坂本与濑谷两支队会合成为泡影,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解除了坂本支队的威胁后,汤军团马不停蹄,迅速南下,在大顾珊与底阁、杨楼与敌鏖战,底阁、杨楼一役大败坂本支队。使形势急转直下,造成了汤军团与孙集团军在台儿庄东北合围日军的态势,迫使濑谷支队全线崩溃,不得不下令撤退。我军抓住机遇,适时转入总反击,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汤军团与孙集团军两支主力在台儿庄战役中并驾齐驱,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完全可以说,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我们切不可扬孙(集团军)贬汤(军团),而要一视同仁。而且,汤军团的运动战,是我国抗战初期实施新战略战术的成功范例,不仅是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为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台儿庄战役同李宗仁将军的名字是分不开的。李宗仁是我国卓越的军事家。抗战初期,他临危受命,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坐镇徐州,指挥津浦线防御战。他所率领的五战区各部队,除桂系第十一、二十一两个集团军外,都是从各个战区抽调的,有中央军和“杂牌军”,派系复杂,问题甚多。李宗仁知人善任,晓以大义,动之以情,团结部属,共同抗日。他的作战部署周密,坚定沉着,指挥若定。孙集团军善守,他委以台儿庄阵地战,汤军团善攻,令其在台儿庄侧背进行运动战。津浦线南段以五十一军、五十九军在淮河北岸实行阵地战,而以桂系三十一军及第七军让开津浦正面,全师西撤,实行游击战,并发动两淮民众武装,军民合作,共同歼敌,将日军阻遏于淮河南岸,使之不能沿津浦线北上增援台儿庄。李宗仁实行运动战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新战略战术,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见成效.李宗仁的正确指挥是台儿庄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所有这些,书中尽可能地如实加以反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