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名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廖容标中将
    廖容标中将

    “菩萨司令”廖容标

    (1912——1979)

    1938年8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汇报工作时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小学语文课本,称红军干部廖容标为‘菩萨司令’。”闻之击掌称善,继于大会上表扬曰:“山东八路军出了个‘菩萨司令’,他就是我们的廖容标同志。”(1)

    廖容标将军,曾用名廖之秀,江西赣县韩坊乡水口村人。将军和蔼谦谦,温慈款款,望之有仁义之容。然枪炮鸣于侧,弹雨交于前,立刻张扬亢奋,目睫不眨。(2)

    1937年夏,廖容标将军抗大毕业后被派往山东敌后工作。初接总部通知,至太原八路军办事处报到。继乘火车由太原至陕西潼关,由山东省委交通员接至济南。将军是时化名廖之秀,戴礼帽,摇纸扇,胸别“北大”校徽,身着阴丹士林布长衫,乃假学生,真红军也。(3)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鲁中长山,国民党军与长山县政府仓皇逃逸。廖容标将军以长山中学体育教师名义,登高一呼,爱国学生纷纷起而应之。26日,将军与姚仲明、赵明新等于长山县九区黑铁山下之太平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号称山东人民抗日救第五军。将军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五军成立当日,廖容标将军即指挥教唱红军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4)

    廖容标将军将红军游击战移植于敌后抗日,如鱼游水,如鸟翔空,神出鬼没。初战,夜袭长山城,捣毁维持会,活捉伪军与维持会人员三十余;次战,伏击小清河,击沉日军一汽艇,击毙十二名日军,其中有旅团长一名,联队长一名,高参一名;再战,坚守三官庙,击退日军四百余人十余次进攻,毙伤敌近百名。五军三战三捷,威震鲁中。当地百姓以“菩萨军”称之:一为纪律严明,救苦救难之意;二为出没无形,来去无踪之意。将军“菩萨司令”之美称由此而来。(5)

    史载,廖容标将军1937年10月至山东,初始由一人发展至一支百余人的队伍;经八年抗战又由百余人发展至一支上万人的部队;先后创建了清河、渤海抗日根据地。将军指挥所部,仅1941年至1945年8月,即作战两千余次,歼日伪军一万余名。(6)

    余查《桓台历史大事记》,见廖容标将军条目甚多。如:1943年5月6日,八路军鲁中军区一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率领军分区十团二营,在章丘县民兵配合下,拔除日伪垛庄据点。又如:1943年6月某日,伪军数百人袭击八路军鲁中军区一军分区驻地玉河泉、万粮峪(今历城彩石乡境内)。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指挥部队打退日伪军进攻,歼敌近百人。再如:1945年冬春 八路军鲁中军区一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率军分区十团三营、十二团一营,在章丘县境讨伐土顽王连仲部,先后扫除文祖、朱家峪、白泉、李家埠、三德范、贺套等处土顽据点,歼敌数百人,缴获敌兵工厂一处,土顽头目王连仲率残部逃窜。等等。(7)

    廖容标将军作战,好奇计,善机动,用兵多中。

    1939年7月某日晨,廖容标将军接获情报,驻莱芜城日军当日中午要到响水河游泳,将军亲率支队警卫连抄近路进至响水河北岸隐蔽待敌。五十余名日军脱衣下河之际,突遭袭击,死伤惨重。战后,将军率部安全转移。次日,将军告诫部属,日军必来报复,提前做好战斗准备。果如所言,莱芜城日军气势汹汹而来,将军率部沉着迎战,又大捷,毙伤敌百余人,生俘百余人。(8)

    1939年9月27日,适逢中秋节。廖容标将军率第四支队机关驻徂徕山南麓之葫芦山黄崖口。甫宿营,有部属告曰,今日为中秋,是否加菜。将军闻之变色,厉声命令部队加强戒备,并亲往前沿巡视。果然不出所料,是夜,由泰安、莱芜、新泰等地调集的四百余名日伪军前来偷袭,当即遭到迎头痛击,敌伤亡百余名,被迫撤退,将军所部无一伤亡。(9)

    1939年11月某日晚,日伪军突然对第四支队驻地——莱芜县栖龙湾实施会击。初始,部队驻地东西南北四面均有侦察员来报,发现日军潜动。众将官急盼时任山东八路军四支队司令员的廖容标将军下令突围,将军则神态自如,曰:“莫慌,莫慌,再等等。”十时左右,敌打响第一发炮弹。将军问侦察科长:“炮弹来自何方?”对曰:“南面。”此时将军果断下令:“所有部队立即向南突围。”而后,将军率四支队机关和警卫连于日伪军包围夹缝中安然跳出,且无一伤亡。部属无有不钦服者,皆曰:“廖支队长料敌如神,跟着他打仗,既能出奇制胜,又能转危为安。”(10)

    1947年7月下旬,时任山东军区鲁中一分区司令员的廖容标率特务营一部进驻泰山北麓休整。某日,将军欲游泰山,有人劝之:恐遇日军。将军对曰:“日军去得,我为何去不得?”又劝将军多带些人,将军对曰:“二十人足也。”遂轻装上泰山,晨四点达日观峰,观罢日出,徐徐下山,游玉皇顶、碧霞祠、瞻鲁台等胜境,至南天门果遇日伪军上山。将军即设伏,毙日军九人,俘伪山东省电报局长、日本人间本和伪中队长以下二十余人。事后,有人谓将军“冒险主义”,将军对曰:“泰山虽为敌占区,但山高可增我军,路窄可减敌军,我二十人可挡百人以上,何为冒险?”(11)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