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名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粟裕大将(3)
    粟裕大将(3)

    粟裕将军带兵严而不厉。某日,粟裕将军至训练场,见几位战士边练射击边聊天。将军取一铜钱,置于枪之准星,命一士兵曰:“击发!”随着扳机声,铜钱“当啷”的一声落地。将军取枪,卧姿趴下,复置铜钱于准星,击发数次,铜钱纹丝不动。将军站起,即走。众士兵羞愧不已。(16)

    原三野司令部机要科长左金祥言:抗日战争时期,机要科借了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争相传阅。粟裕将军闻之,甚喜。并于扉页上题签曰:“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17)

    粟裕将军喜吃狗肉。部队行军,每到一地,将军即出五元钱“请客”,派人与群众商量打狗。部属凡吃狗肉,必送将军一份,无论何时将军均喜纳之。故将军发怒时,参谋人员急传令:“打狗!打狗!”(18)

    粟裕将军每临大战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黄桥战役前夕,将军居溧阳水西村,处理完公务后,仍荷锄下地,或挑水,或锄地,或拔草,或与当地农民闲话桑麻。殊不知一场大战将至也。(19)

    萧锋将军言,我军金门之役败后,将军曾多次向粟裕将军作检讨。粟裕将军曰:“金门之败,不能归罪于叶飞,更不能归罪于萧锋。”又曰:“二十八军两个团登岛后英勇善战,宁死不屈,打出了军威。我若再带兵打仗,一定点名要二十八军,并委以重任。”萧锋将军言及此泪流满面也。(20)

    粟裕将军身居高位,常轻车简从,微服出访。某日,将军至某部,哨兵不识将军,挡之门外。将军和颜悦色曰:“小同志,我有事找你们领导,让我进去吧。”哨兵横枪挡之,曰:“不行!这有规定,等会儿给你通报一声。”哨兵进请示,将军则蹲于门口,等待之。直至哨兵回复,方进。某日,将军着便服至三零一医院探视其夫人楚青。因不到探视时间,医务人员阻之,将军即怀抱一网兜苹果,坐病房大楼外台阶上,安详等待。探视时间到,方进。此两事余闻康林等将军言之。(21)

    1975年初,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粟裕将军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某日,亲临军队代表团参加讨论。某将军问粟裕:“粟裕同志,是否请同志给大家讲话?”粟裕将军急转身与人搭话,佯装未闻。某将军不解,又问之,将军继续与人搭话,仍不理。见状,不发一言,忿忿而去。(22)

    孙克骥将军告余:全国四届人大后,粟裕将军受邓小平之命,下华东部队调查研究。其时,“四人帮”正大力推广上海“民兵指挥部”经验。某日,于安徽合肥召开座谈会,有人问将军:“如何看待城市民兵指挥部?”会间气氛顿时紧张。将军徐徐答曰:“五十年代我任总长时,听说过,鉴于苏联贝利亚事件的教训,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军队系统。现在,既有人民武装部,又搞民兵指挥部,值得研究!”(23)

    资料来源和注释

    (1)粟裕,大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朱楹文(粟裕工作人员)《实事求是的典范》。

    (2)萧锋(少将,曾任解放军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文《难忘的教诲》。

    (3)邹志成(少将,曾任解放军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5年8月7日南京采访笔录。粟裕文《首战韦冈》,1938年6月17日。

    (4)刘慧英(原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马苏政夫人),1995年10月20日荆州采访笔录。马苏政文《粟裕同志在江南指挥部》。

    (5)孙克骥,1983年2月9日南京采访笔录。粟刚兵(粟裕之侄)文《回忆叔叔粟裕》文中也谈到此事。

    (6)叶超文《一代名将伟绩永存》。

    (7)金冶,1985年9月16日南京访谈笔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