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相徐阶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一回 励精图治徐阶运筹帷幄 借刀杀人严嵩枉费心机(2)
    第二十一回 励精图治徐阶运筹帷幄 借刀杀人严嵩枉费心机(2)

    接下来的事就证明,徐阶暂不动仇鸾是明智的。大礼议已使正直朝臣伤筋动骨,文臣气节销蚀,谄媚成风,但正直刚烈的臣子永远不会绝迹。有个叫徐学诗的,敢说话,与叶经、谢瑜、陈绍都为虞人,号称“上虞四谏”。先前叶经、谢瑜、陈绍都弹劾过严嵩,未获成功。徐学诗胆子比徐阶大,动起严嵩来了。

    嘉靖了解明军诸多弊端之后,在命徐阶思考对策的同时,下旨众臣议“制敌之策”,也算是总结经验教训吧。众臣们多少知道些弊端的所在,可谁敢说真话呢?大多奏陈一些空话、套话,什么圣上天纵英明啦,什么俺答不战自退啦。这时徐学诗愤怒了。北京差点儿丢掉,大明险些垮台,怎么还不痛不痒说官话?他是不要命了,就弹劾严嵩,大抵是攘外先必治内,治内必贤臣当道。现在那个严嵩,当了十年首辅,又奸又贪,而且胃口一天比一天大,勾结贵戚,庇护边将,公然卖官,索讨贿赂,致使这些文武官员,为了返本拼命盘剥百姓,大肆贪污军饷,而且举有实例,严嵩收总兵官李凤鸣两千金,让他复出镇守蓟州,收受衰老不堪的总兵官郭琮三千金,让他专督漕运……同时还列举其子严世蕃“凶狡成性”的罪行,他向圣上陈述,凡指斥其父子罪状的,过后都借其他的由头,或牵入其他官员的过失,或借用考察官员政绩的名头,堂而皇之予以削官罢职。

    倒别说,嘉靖读了这奏章,倒是“颇感动”,朝臣都讲鸡毛蒜皮,这个倒敢讲真话,勇气可嘉,看来严嵩该下台了。谁知严嵩气数未尽。他在嘉靖身边还有一个“知己”,那就是真人陶仲文。他在斋天与嘉靖闲谈时说:严嵩这个人精忠报国,从不结党营私,所以很孤立。这个徐“

    学诗,不过是为他三个被罢职的同乡泄私愤罢了。”真人的话比娘老子的话还中听,于是嘉靖血管里那刚有点温度的血液顿时冷却,徐学诗的下场是先下大牢,后削职为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