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相徐阶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九回 供职吏部变风气声名扬 结交清流选贤才羽翼丰(2)(2/2)
    但是,严嵩付出的代价也很大,那就是自己的尊严、人格。史称夏言对严嵩以门客蓄之,所以严嵩心头,有一种憋屈感,一旦条件具备,他就想出一出胸中这口恶气。

    登上礼部尚书之位,严嵩已六十二岁,而夏言则位极人臣,当上了内阁首辅,这两人的关系日益微妙。在徐阶看来,夏言确实不同凡响,他身材高大,眉目疏朗,须髯飘拂,活脱又一个“美髯公”,说话并无江西口音,倒是一口京音,吐音洪亮。要才有才,要貌有貌,而且比较正直、廉洁,朝廷能有夏言,实乃幸事。至于严嵩,自然也不同凡响,在家乡钤山读书八年,一部《钤山堂集》足见风雅,且二人同乡,携手效力朝廷,必有作为。但其中内情徐阶不知,那就是权力对人性的侵蚀。夏言在变,严嵩也在变。夏言的变化在于位极人臣之后,同僚们投来的是敬畏的目光,耳壁厢听的是一口一声的“阁老”,吹喇叭、抬轿子不乏其人,而且都是好身手。本就恃才傲物的他就愈发的刚愎自用,对下属少了体恤,多了严厉。而严嵩呢?当了尚书,有了接近嘉靖的机会,就产生了入阁的强烈,相信自己必能大器晚成,不在事功上下工夫,却在谄谀上使力气,与夏言一道,绞尽脑汁为嘉靖斋醮撰写青词,企图以此作为向上爬的阶梯,爬上内阁的位置。人性有个弱点,热衷于向上爬,必然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何况面对夏言,他还有一种耻辱感。

    这耻辱感由来已久。为了向上爬,严嵩主动讨好这位同乡,但夏言一度对他不冷不热,难以巴结。夏言对严嵩自有定见,肯定他的文才,又认定此人非治国能臣,因谈起政事的处置,严嵩并无主见,即有也见解不高。严嵩可不管这些,坚持不懈地巴结,宁用热脸贴冷。一次,严嵩求见夏言,瞧见夏言中堂壁橱里有一玉质底座的古董,便留了心,后经打听,才知夏言古董,这玉质底座乃一对玉马的底座,而那对玉马却踏破铁鞋无觅处。严嵩回府就打发人寻觅,可惜多方寻觅而不得。夏言这人,送金银是使不得的,投其所好而送古董也许会收。事关自己前程,严嵩全力以赴。一天,严嵩正在房内为觅不到玉马发愁,严世蕃风风火火走进房来,走近严嵩垂手侍立一旁,对严嵩说:“父亲不必为玉马发愁,孩儿打探得有件至宝,价值胜于玉马数十倍,弄来送给夏言,岂不更好?”严嵩忙问:“是何稀罕物?如此金贵! ”严世蕃不慌不忙,把那至宝的详细情况禀明父亲。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