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清(3)(2/2)

    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遗志,与袁崇焕几度交战,也在锦州和宁远吃了败仗。皇太极恨恨地说:“这个袁蛮子,如此厉害。此人不除,怎能夺得明朝江山。”于是定下反问之计。

    天聪三年十一月,皇太极倾八旗之兵大举攻明。为避开袁崇焕,取道蒙古,出其不意攻陷遵化、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直逼明朝京都。远在辽西的袁崇焕闻报心急如焚,人不离鞍,马不停蹄,两天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领兵赶到京都。清兵见到袁崇焕军,大惊失色,以为神兵天降,奔走相告,说袁蛮子又来了。当时袁崇焕和锦州总兵祖大寿在城东南据守,清军有意在逼近袁营的城下扎营,皇太极假意率领少数轻骑出营勘察地形,诸将提议攻城,皇太极却下令停止攻击,把攻城的兵撇下来。正巧先前清军俘获了明朝的两名太监。皇太极不让审问,只是监禁起来。同时给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授以密计。高、鲍二人故意坐近二太监,交头接耳说:“今天撤兵,是皇上的计策。刚才皇上单骑向敌,敌方有二人来见皇上,说话多时,皇上与袁都堂已有密约,大事可成了。”当时一姓杨的太监假装睡着,其实在偷听。第二天,皇太极又故意放二太监逃走。二太监逃回京城后,就把偷听到的话告诉明崇祯帝,也即是明思宗,生性多疑的崇祯本来对袁崇焕就有怀疑,认为他心怀异志,至此更相信了太监的话,于是立即命锦衣卫将袁崇焕逮捕入狱。袁崇焕百口难辩,这位一代抗清名将,最终竟被崇祯处以磔(车裂)刑,死得比岳飞还惨,崇祯还籍没其家,兄弟妻子都流放到离京城三千里以外。这一冤案,直到清代统一中原以后,《清太宗实录》把皇太极这一计谋披露出来,才大白于天下。自从袁崇焕死后,明朝再无抗清的大将,明朝至此已出现败亡之征象了。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太宗》、《明史·袁崇焕》)

    11.厚待忠于明朝的张春

    天聪五年九月,皇太极领兵攻打锦州。明锦州总兵祖大寿被围困在大凌河城。城中粮尽薪绝,战马全饿死。明军只能把马鞍当柴烧,煮马肉吃,到后来甚至烧死人骸骨,吃人肉。但是明军仍然据城死守。明派太仆寺监军道张春和总兵吴襄、锺纬等,率领马步兵四万来救援祖大寿。张春军队在小凌河扎营,皇太极分兵迎战,见其列阵严整,就退兵观察他的动静。张春军在凌晨四鼓开赴大凌河城,在锦州城东南长山口布阵,距城只十五里,皇太极亲自率领两翼骑兵冲击张军阵地,竟是冲击不动。清骑兵纵横驰骋,飞矢如雨,明军则殊死战斗,喊杀之声惊天动地。突然,清军右翼突入张春军营,吴襄及副将先败走。明军大乱,极善用兵的张春又把溃败的将士集合在一起死守住阵地。这时天刮起大风,张春就乘风纵火,企图焚烧清营,谁知天公作对,下起了大雨,风又反刮过来,清兵抓住这一时机大举出击,明军终至大败,张春及副将三十三人均被俘。张春的夫人翟氏自杀身亡。

    皇太极擒获张春后,因爱他是个将才,待他十分优厚,并竭力劝他投降,但张春坚贞不屈。皇太极给他送去衣服、饮食、用具,他一概视而不见,只是终日面向西南(明朝京都的方向)正襟危坐,并日夜痛哭。皇太极一次又一次派人相劝,甚至亲自前去拜望,张春不但不为所动,还大骂不止。皇太极的部下忍不住了,对皇太极说:“他不过是个囚犯罢了,那有万乘之君为囚犯所屈?”皇太极说:“这是什么话?我从史传中看到文天祥,以为神人,今天是真正见到文天祥了。”张春原先不知道他的夫人已死。后来有人告诉了他,他就在狱设灵位哭祭。皇太极闻报后,特派少牢前往祭奠,张春不领这分情,坚决拒绝了。他自己写祭文,祭文上用的仍是崇祯的年号。有人向皇太极报告此事,认为张春大不敬。皇太极却说:“这是自然的,他怎么肯用我的年号!况且张春的夫人又哪里知晓我的年号。”张春被囚以后,始终穿着他原来的明朝的衣冠,破了也不肯换。只要坐下,必向着西南。张春一再向皇太极求死,皇太极却始终不肯杀他。张春于是绝食。将死之时,皇太极派人问他有什么要求,张春回答说:“如果能把我移到辽阳,使我得以靠近中国,死而无恨!”皇太极部下都反对这一要求,皇太极则说:“我对待张春,从不曾违背他的意志,又何必不让他移居辽阳呢?”张春死后,终于被葬于辽阳。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太宗》、《明史·张春》)

    12.计败洪承畴

    崇德六年八月,明朝总督洪承畴会同巡抚邱民仰、以及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救援锦州,在锦州城南十八里的松山城驻营。

    皇太极闻报,就亲率大军迎战。诸王、贝勒和大臣顾虑洪承畴兵势浩大,劝皇太极缓行。皇太极笑道:“只怕他们听到我来了,就逃跑了!如果他们不走,我破之如摧枯拉朽也。”于是,下令急速前进,渡过辽河。洪承畴见清兵到,派兵攻其右翼,遭到清将豪格(皇太极的长子)的阻击。皇太极与多尔衮会合后,陈师于松山与杏山(锦州城西南四十里)之间。当时,明军以一支兵驻扎在乳峰山,由乳峰山到松山,用步步为营的办法,列步军七个茜垒,骑兵则环绕松山城东西北建营,壁垒坚固。清军则从乌欣河南山到海,横截大路。双方严阵对峙。皇太极对部下诸将说:“敌军众多,粮草定然不足。如见我断其粮道,必无守志。我们等他退兵时设下埋伏,定可消灭其全军。”于是定下这一断粮的计策。这期间,明军一再出击,但都被清军挡住。而清军进攻明军屯粮之地塔山,却打败了明军,夺取了明军的粮草。兵法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中无粮,人再多,兵再精,也是枉然。洪承畴果然因为缺粮,而不得不收缩战线,撤去步兵七营,并打算就食于宁远。皇太极识破了洪承畴的意图,分兵几路乘夜在中道埋伏,告诫众将严阵以待,截断洪承畴到宁远以及到塔山、锦州的去路。夜半,明军吴三桂、王朴、唐通、马科、白广恩、李辅明等六总兵果然督师退走,清军伏兵四起,乘黑夜大举进攻,明军大乱,吴三桂、王朴等败走杏山。在这同时,乳峰山的明军也弃营突围,在总兵曹变蛟率领下乘黑夜袭击皇太极的大本营。但由于皇太极的亲兵并力死战,曹变蛟受伤退走松山。这样,洪承畴和巡抚邱民仰等都被围困在松山。皇太极又料到在杏山的吴三桂等必然要逃奔宁远,于是在半路设下埋伏,明军果然中伏,全军覆没,只吴三桂、王朴侥幸逃脱。这一仗,清军大获全胜,斩首五万,缴获马匹七千,军资器械不计其数。洪承畴收拾残兵万余人退入松山死守。清军掘壕围城,洪承畴援尽粮绝,陷于绝境。副将夏承德叛变投降,把儿子夏舒送交清军作为人质,求做内应。于是,豪格等终于在半夜攻入城内,活捉了洪承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