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义释射伤自己的敌兵
清太祖努尔哈赤神武绝伦。明万历十二年九月,努尔哈赤领兵攻打栋鄂部翁克洛城。城尚未攻陷,遇上大雪,只好撤兵。努尔哈赤命诸将领军先还,自己只带十二个骑兵埋伏于城外。翁克洛城里的人见努尔哈赤撤退了,就引军出来追赶。努尔哈赤仅以十二个骑兵,就把敌军杀得大败。这时,正好王甲部派人请求努尔哈赤派一支兵助他攻翁克洛城。于是,努尔哈赤连夜中道回师,放火烧翁克洛城的外部。一向身先士卒的努尔哈赤站在屋顶放箭,敌兵鄂尔果尼是个神箭手,他在暗中看准努尔哈赤,放出一箭,箭穿过努尔哈赤的头盔,伤及头部,流血不止。神勇的努尔哈赤拔出箭,看到敌兵趋近,即以所拔出的一支箭反射过去,一个敌兵应弦而倒。这时,敌军中又有一个名叫罗科的,乘烟火弥漫,偷偷逼近努尔哈赤突发一箭,箭又穿过努尔哈赤的锁子甲,射中了努尔哈赤的脖子。努尔哈赤拔出箭镞,连血肉都一起迸落。众将领争着上前,要上屋顶去抢救努尔哈赤,但被他止住了。这时,努尔哈赤血流如注,他一手捂住伤口,一手拄着弓,慢慢地下了屋顶。由于流血过多,口渴极了,努尔哈赤狂饮了数斗水,终因伤势过重,不得不乘马驰归。伤口愈合后,努尔哈赤再次率兵攻打翁克洛城,终于攻下了这个城池。诸将搜捕到鄂尔果尼和罗科两人,把他们押解到努尔哈赤跟前,请求把他们杀掉,以报两箭之仇。努尔哈赤却说:“壮士也!两军交锋,志在取胜。他们为其主射我,如今为我所用,不就又将为我射敌吗?如此勇敢的人,如果临阵死于刀枪,我犹将惜之,难道还能以射我的缘故而杀掉他们吗?”说完,努尔哈赤亲自给他们松了绑,还授以佐领的军职,让他们带领三百人马。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太祖》)
4.四人败八百
明万历十三年四月,努尔哈赤兵进哲陈部。因发大水,努尔哈赤下令诸军回师,自己却率领八十个骑兵前进到浑河。遥见敌军以八百之众凭河布阵。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有个叫札亲桑古里的小将,十分害怕,把盔甲卸下给了别人,退到后边想逃跑。努尔哈赤大怒,骂道:“你平日在族人面前摆出一副英雄的样子,现在却胆小如鼠,像个懦夫!”喝令部下把他赶走。努尔哈赤叫骑兵按兵不动,自己和弟弟穆尔哈齐、贴身侍卫颜布禄、武陵噶只四个人直冲敌阵,击杀二十余人,敌阵大乱,争相逃遁。努尔哈赤等四人一直追至吉林冈才凯旋而归。努尔哈赤豪迈地对部下说:“今日之战,以四人败八百,乃天佑也。”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太祖》)
5.“七大恨”誓师伐明·
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正式称帝,建元“天命”,定国号日“金”。万历四十六年,也即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在经过了长期的准备以后,终于下决心向明朝大举进攻。他举行了誓师大会,以所谓“七大恨”祭告天地。
这“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宣告的七个进攻明朝的理由,也是他给明朝定下的“罪名”。大体意思是:明朝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父祖,为一恨;明遣兵越界,帮助叶赫,为二恨;明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挟取十人,杀之边境,为三恨;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为四恨;明派兵不准我收割柴河、山岔、抚安等领地的谷物,为五恨;明偏听偏信叶赫部,对我方派遣使臣肆行凌侮,为六恨;明对处理哈达部的归属不公平,偏护叶赫,为七恨。
“七大恨”的第一恨指的是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被害的事件。努尔哈赤的祖父叫觉昌安,父亲叫塔克世。觉昌安是建州卫都督福满的第四个儿子。觉昌安的邻部古勒城城主阿太常常骚扰明境。明总兵李成梁在明万历十一年发兵攻打古勒城。由于阿太的妻于是觉昌安的孙女,党昌安为救孙女,就带了塔克世和两个孙子(努尔哈赤及其弟舒尔哈齐)进了古勒城。当时有个叫尼堪外兰的人设计诱使阿太开城,明兵入城。在混战之中,阿太和觉昌安、塔克世均被杀,努尔哈赤兄弟被俘。据说是李成梁的妻子见努尔哈赤相貌奇伟,爱惜其人才,就私下把他放了。事后,努尔哈赤责问明朝,明朝曾派使者表示道歉,并赐与努尔哈赤敕三十道,马三十匹。明边吏又帮助努尔哈赤捕杀了祸首尼堪外兰,报了父祖之仇。但努尔哈赤始终认为,他的祖父、父亲死于明人之手,所以就把这列为第一恨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