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29)
明思宗看到这段文字,心里十分不快,疑心蒋德璟是暗指自已,便责问蒋德璟道:“你这里说的‘聚敛小人’指的是谁呀?”蒋德璟见明思宗误会了,他不敢指斥杨嗣昌,因为杨嗣昌曾是明思宗宠信的辅臣,当年杨嗣昌聚敛钱财的主意明思宗都是赞赏的,便说指的是前尚书李待问。
明思宗仍说:“我不是聚敛钱财供自己享用,为的是练兵用。”蒋德璟道:“陛下当然不会去聚敛钱财。不过,朝廷已有旧饷五百万两,新饷九百余万,现在又增饷七百三十万,臣户部实在难以担当这个聚敛钱财的名声了。再说,所练的兵马在哪里?蓟州督练四万五千,现在只剩二万五千;保定督练三万,只剩下二千五百,保定镇练一万,只剩下二百。假如山东、永州兵员七万八千,蓟州、密州兵员十万,昌平兵员四万,宣大、山西及陕西三边各二十余万,一经抽练,原额兵马都不知在哪里,且所抽的兵马又不练,不过是徒增兵饷七百余万,给百姓带来祸害而已。”
明思宗见蒋德璟滔滔不绝,脸色早阴下来,道:“现在已三饷合一了,何必多说。”蒋德璟争辩道:“户部虽三饷合并为一饷,但州县追缴起来的数额其实仍是三饷。”
明思宗大怒。户部尚书倪元璐当即引咎辞职,明思宗才稍稍释怒。
第二日,蒋德璟上疏引罪。明思宗虽然停止追加练饷,而蒋德璟终以革职了事。给事中汪惟效、检讨傅鼎铨等人上书请保留蒋德璟的官职,明思宗一概不予理会。
(取材自《明史·蒋德璟》)
82.明思宗之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为永昌。随后,李自成率军一路夺关斩将向北京城进发。
明思宗对此十分忧虑,上朝时对大臣们叹道:“你们做大臣的,怎么就不为我分担点忧愁!”
大学士李建泰上奏道:“陛下如此忧愁,我们做臣子的怎么敢不尽力。臣是山西人,知道寇(农民起义军)不过是群乌合之众。臣家财虽不多,愿拿出来充几个月军粮,请求带兵西行出战。”明思宗一听,大喜道:“好!你带兵出战,我设宴为你送行!”
几天后,李建泰带兵出都。不料,路上听到传报山西烽火不断,自己的家已被起义军攻破,家产荡然已尽。这下李建泰信心大丧,赶紧命令大军慢行,一日只行进三十里。主帅信心已丧,谣言在军中迅速传播,军心很快涣散。大军行进到涿州时,开小差的逃兵已超过三千人。于是,李建泰也不敢再贸然西行,只得驻兵坚守,等待李自成的部队到来。
到了二月中旬,李自成率兵相继攻克了蒲州、汾州、怀庆、黎城,朝廷人心惶惶,明思宗颁布“罪己诏”,以期振奋朝廷上下的人心。罪己诏说:“我从今日开始,要改革朝廷的一切弊政。要爱惜人才以培养元气,要行仁政以收取人心,要废除重赋以养民力,公忠正直的官吏要全部起用,民间豪杰之士与朝廷的恩恩怨怨从今一笔勾销。”
明思宗还下诏书,号召天下的兵士忠于各地的封王,听候诸王的指挥。同时,命令府部各大臣提交怎样阻击李自成保卫京城的报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右庶子李明睿提议朝廷南迁,让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是一个逃跑的计划,明思宗听了大为恼火:“你们平日是怎么说的?现在国家发生了危难,不是出主意怎样保卫京城,而是出这样一个逃跑的主意!为社稷而死,是自古以来的正直的国君无所畏惧之事!我的主意已定,你们不要出这样的主意了。”
三月初,宣府告急。明思宗召文武大臣到中极殿,商议保卫京城。众臣默然不出一声,明思宗叹气道:“我不是亡国之君,诸臣尽是亡国之臣!”说完,拂袖而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