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元明(25)
    元明(25)

    宦官们十分忌恨詹仰庇的疏言。当时,有关部门的文书往来和府州官吏出告示,用“照”字,言官给皇帝上书不可用“照”字。宦官们大喜过望,便对皇帝说:“詹仰庇大胆无礼,用‘再照人主’语,是蔑视陛下。”明穆宗于是大怒,下诏曰:“仰庇小臣,敢照及天子,且狂肆屡不悛。”命廷杖一百,撤掉了詹仰庇的御史职务,还下令今后不再设立巡视库藏的巡视官。

    南京给事中骆问礼、御史余嘉诏等上疏为詹仰庇辩护,且认为“库藏巡视官这个职务不能取消”。明穆宗一概不听。詹仰庇当御史仅八个月,三进谠言,竟以获罪。

    后来明神宗嗣位,詹仰庇恢复了官职,先当南京太仆少卿,后又为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不过,有了贬官教训的詹仰庇现在已变得附丽于权势了。御史饶伸以科场不法事劾大学士王锡爵、左都御史吴对来,詹仰庇立即劾饶伸去拍王锡爵和吴时来的马屁。更有甚者,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及南京右都御史耿定向,詹仰庇连疏状也没有看,即劾薛敷教是诽谤大臣,结果,薛敷教连进士的名头也被革掉了。

    (取材自《明史·詹仰庇》)

    72.明神宗惧怕太监冯保

    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六年五月驾崩,当时他儿子朱翊钧(明神宗,1572-1620)才十岁。顾命大臣高拱在内阁大哭道:“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高拱的这句话,很快就被人传报给大太监冯保。冯保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又掌管东厂(明朝的特务机关,有侦讯、捕人的权力),权力很大。高拱曾经在明穆宗面前批评过冯保,两人积怨很深。冯保与内阁辅臣张居正关系密切,而张居正又想把高拱擗挤出内阁独揽大权,所以,冯保与张居正便联合起来抑制高拱。现在机会来了,冯保便到后妃那里告状,说高拱放出空气说:“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治天下”与“作人主”,意思大有区别,“治天下”是治理国家,“作人主”是做皇帝。经冯保这么一改,变成高拱怀疑朱翊钧能不能做皇帝了。所以后妃听后大惊,朱翊钧听了脸也变了颜色,于是决意要罢去高拱的官职。朱翊钧登位仪式上,冯保站在皇帝宝座旁边,这在过去礼法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朝廷百官暗地里议论纷纷。

    高拱看不惯冯保的做法,便上奏章要求将司礼监的权限缩小,增加内阁的权限。高拱还唆使给事中雒遵、程文联名上疏告冯保擅权,自己则准备替皇帝拟旨驱逐冯保。为了把事情做得牢靠些,高拱派人报告张居正,想得到张居正的支持。不料,张居正表面上答应了,暗地里却将情况告诉给了冯保。于是冯保便又先到太后那里告状,说高拱专权已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第二日,召群臣入朝,宣布帝诏。高拱以为是为了驱逐冯保的事,兴冲冲地赶去听诏。不料,皇帝的诏书历数高拱的罪行,革去了高拱内阁的官职。这样,朝廷的权力实际上落到了冯保和张居正手里。

    再说,慈圣太后因为明神宗年纪太小,对明神宗管得很严,而且又要冯保处处管教明神宗。冯保依仗太后的势力,对年幼的明神宗也的确是管头管脚,所以明神宗十分惧怕冯保。

    有时候,明神宗同内宫小太监玩耍,远远望见冯保入宫,赶紧正襟危坐,说:“大伴来矣。”意思是,大家要小心谨慎,不要被冯保斥骂。

    有一次,明神宗听从乾清宫管牌子的孙海、客用两个小太监的建议,夜里到其他宫中游玩。这件事被冯保知道了,冯保便告诉了太后。太后召明神宗入内,命他长时间跪在地上,不断地斥骂,吓得明神宗一句话也不敢说。冯保还要张居正替明神宗起草罪己诏(检讨书),颁布给朝廷大臣。当时,明神宗已经十八岁了,读到这样的罪己诏,也感到惭愧不已。

    由于惧怕冯保,明神宗便处处投冯保所好。冯保善琴能书,明神宗屡次赐给冯保象牙印章,印文有:“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等等。明神宗想要赏罚某人,也要先听听冯保的意见,甚至到了只有冯保开了口,大臣们才敢执行的程度。然而,冯保虽有势力。做起事来,大体上还不出格。而且又能约束手下的亲信,不让他们肆恶,所以,明神宗虽然惧怕冯保,朝廷上下对冯保倒是称赞的多。

    后来,张居正死了,冯保的势力变得孤单起来。再加上太后渐渐不大管政事,冯保更觉得后台难以依靠。当然最主要的是明神宗渐渐长大,越来越不满冯保的管教。于是,明神宗在当太子时侍候他的太监张鲸、张诚,便乘机在明神宗面前说冯保的坏话,要明神宗罢去冯保的官职。明神宗起初还担心,说道:“若是大伴亲自上殿来斥骂,我可怎么办呢?”张鲸说:“陛下下诏罢他的官,他冯保怎么还敢上殿来责怪陛下呢?就是他敢来,卫士也不会放他进来的,陛下尽管放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