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元明(22)
    元明(22)

    不仅如此,刘瑾等人更设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游戏名堂来娱乐明武宗,而且故意在明武宗玩得兴头上时,搬出一大堆大臣的疏章要明武宗签署。明武宗起先还硬着头皮签署,不久便不耐烦了,他对刘瑾说:“我用你是干什么的?老是用这些疏章来烦我,打断我的兴头,以后你拿去裁决好了!”

    刘瑾得到明武宗的特许,起先还将疏章送内阁拟旨,不过秉笔者在拟旨前往往要先揣摸刘瑾的意向,有些摸不透的事,还要到刘瑾那里去请示。后来刘瑾也觉得这样做手续太麻烦,便干脆在自己家里拟旨,直接由自己替明武宗下达圣旨。

    刘瑾做了五年司礼太监,做了数不清的坏事,明武宗把拟旨的权力交给了刘瑾是直接的原因。所以后来的史家称明武宗是坐着的皇帝,而称刘瑾太监是站着的“皇帝”。

    (取材自《明史纪事本末·刘瑾用事》)

    65.闭关三疏

    正德十二年,都督佥事江彬多次对明武宗朱厚照说:“塞外的风光无限美好,宣府地方的乐工多是美妇人,陛下若在塞外骑马,一往无际,任由驰骋,那才快活呢!可是现在陛下呆在京城皇宫里,天地狭小,还要天天受廷臣的钳制,陛下真该去塞外散散心。”明武宗听了心里痒痒的,准备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

    当时巡视居庸关的御史叫张钦,听说明武宗要出居庸关游幸宣府,便赶紧上疏谏劝道:“现在到处听人说,陛下要出关去游玩边塞,臣想,陛下怎么会有心思游玩呢,一定是无知小民的谣传,陛下是担心边患,要亲征北寇。不过,陛下尽可派遣武臣去征伐,不必亲自出征的。当年英宗皇上不听大臣劝阻,率六师远征,竞陷入寇手,陛下应以宗庙社稷为重,不必去冒这个风险。”

    再说廷臣们知悉明武宗要远游边塞,亦纷纷上疏谏劝,明武宗一概不听。于是,张钦第二次上疏道:“臣以为陛下不该出关有三条理由:一是人心摇动,供应浩繁;二是远涉险阻,两宫悬念;三是北寇狡诈,难以对付。臣奉诏巡关,责任重大,若放陛下出关,以后的责任担当不起。”疏入,明武宗不予理睬。

    八月初,明武宗带领一队随从,偷偷出宫来到昌平,派传令官到居庸关通报出关的事。张钦命令居庸关指挥孙玺将城门关闭,并把钥匙藏起来。

    分守居庸关的太监刘嵩提出是否先去朝见明武宗当面谏劝。张钦阻止道:“事到如今,谏劝已经难以劝住,只有硬顶一个办法了。关门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门打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预测,万一出了事,你我也得死。既然都是死罪,宁可不开关门,就是死了,也死得忠烈。”

    不一会儿,有使者传明武宗圣旨,要居庸关指挥孙玺到昌平晋见。孙玺顶着不去,回话道:“御史正在巡视,臣不敢擅离岗位。”原来明代法律规定,御史巡视某地,某地官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离开驻地他往,只能陪同御史巡视。

    明武宗见召不来孙玺,便再传圣旨召分守居庸关的太监刘嵩晋见。刘嵩对张钦道:“我可是皇上的家奴,不敢不去啊!”张钦道:“你去吧。”张钦送刘嵩出来,手上拿一把尚方宝剑,坐在关门前,大声对传令官道:“敢言开关者,斩!”

    当晚,张钦起草一封疏章道:“臣知道先前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事先下诏让廷臣商议。出行时,六军护驾,百官扈从,车马羽旄浩浩荡荡。现在一切寂然不闻,突然下旨‘车驾即日过关’,这一定是有人借陛下的名义,偷偷出关去勾结敌寇,臣请捕获其人,明正典刑。若陛下真的要出关,必须有太后、皇后的手印,臣乃敢开关门,不然,万死不奉诏。”

    张钦的疏章尚未送达,使者复来传令:“打开关门,车驾要出关。”张钦拔剑叱之道:“这是假传圣旨,要斩!”使者吓得掉头就走。回去后向明武宗报告,说是“张御史差点杀了臣”。明武宗气得暴跳如雷,对侍从朱宁道:“去把张御史给我杀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