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自宣宗时起,国运日衰,邻近的元国已经兴起,兵力上较金国为强;元军北进以后,金兵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金宣宗完颜珣(1213-1223)这个人,已经接受了汉人的儒家文化,作为皇帝,不但较少骄奢淫佚的事情,相反的,倒比较宽容仁厚。比如说,有两个太医用药用错了,医死了他的孙子,按律当斩。他下诏说:“如果医死的是别的皇族子孙,朕主张按律办事,但是朕不愿意因为朕的孙子而杀人。”所以他只下令杖七十,将这两人逐出太医院了事。兴定三年,京师大冷,冻死了乞丐,他立即下诏伐皇家后苑的竹术,建造房屋给穷人居住。这类事情做得不少。但是在战略上,他却犯了一个大错误,在元兵日益强大的情况下,他没有能采取退守东北地区女真族根据地、保存军事实力以待时机的方针,而是决策将国都由燕京南迁至南京(今河南开封)、进一步攻取南宋城池。这一重大决策,就造成了金国北有元兵、南有宋军夹攻的局面,腹背受敌,再加上西夏战事不断,国内因为战事不停而赋税加重,又引起了红袄军的农民起义,真可以说是四面受敌。金国的一蹶不振,这种四面受敌的战略错误是其根本原因。
金宣宗死后,其子完颜守绪即位,是为金哀宗(1223-1234)。金哀宗和金宣宗差不多,个人修养也不错。比如说,金哀宗登基后开始朝见百官的那一天,有一个男子身穿麻衣,到宫门且笑且哭,值班的人问他为何,他说:“我笑,笑将相无人;我哭,哭金国将亡。”百官都主张杀掉这个男子,金哀宗却说:“朕曾经下诏,草泽百姓直言军国利害,虽然有讥讽内容,也不应办罪,朕应该言而有信。”结果是有关部门重杖这个男子后将他放了。叉比如说,有一个皇族人完颜王家奴恃势杀了鲜于(姓)主簿(小官),一批权贵们官官相护,都出来为王家奴说话,金哀宗坚持说:“朕虽为人主,也不能无故杀害一个人。国家衰弱之际,生灵能有几何,而族子恃势杀一主簿,我不替百姓做主,谁替他们做主?”下令斩王家奴。凡是各地进献给皇帝的珍奇之物,如名马、黄鹦鹉,也都婉言退还。金哀宗在战略上比起金宣宗来,也有些变化,他一当皇帝就提出与宋国和好的方针,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元国。但是他居住的都城南京(开封),原是北宋首都,故而金国同南宋的对抗,并不能因为这一方针上的较小的变化而得到根本改变。所以在实质上,他还是沿袭了金宣宗的战略错误而未作全面纠正。这就使得金国四面受敌的险恶状况不得不仍旧继续下去,国势日衰,也就不可避免了。
元兵继续北进,金哀宗率领百官从南京逃到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情况越来越危急。金哀宗派已退休的皇族阿虎带到宋国借粮,对他说:“宋人太对不起朕了。朕自即位以来,一直戒饬边将不要侵犯南宋边界。边将有要求南进的,朕总是对他们严厉责备。过去边将打下南宋一个州来,随即就还给宋国;最近宋淮阴来归,他们提出多以金币来赎,朕不受金币,把全城还给他们,秋毫无犯。清口之战,生擒宋军数千人,都给以粮食遣回。如今宋军乘我疲敝之际,据我寿州,诱我邓州,又攻我唐州,实质上宋国这种做法太浅近了。元建国以来已灭小国四十,又消灭了西夏,西夏亡后,想灭亡我国,我国一亡,宋国必危。这唇亡齿寒的道理,宋主竟然不明白。如果宋国与我连和,虽有利于我国,但也是为宋国着想。卿出使宋国,望能和宋国君臣讲清这个道理。”结果,阿虎带出使宋国后,宋国不愿与金国连和,而是实行了和元国夹攻金国的方针。后来,在灭金之后,宋国也为元所灭,这倒是给金哀宗说中了。
最后,元、宋两国合兵攻入蔡州,金哀宗自杀殉国。自杀前,他对侍臣说:“我做了十年金紫大官,十年太子,十年皇帝,自己知道自己没有重大过恶,死而无恨了。所恨的是,祖宗建下的大金国,到我手上亡了,和自古以来荒淫暴乱之君同样处在亡国的境遇,实在是心中不能无恨!”
金哀宗说话的确符合实际。但是他不懂得,作为一国之君,个人修养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分析形势,为国家制定正确的政治、经济、文化战略,却尤其重要。这样看来,金宣宗和金哀宗的教训,对后人还是有启迪的。
(取材自《金史·本纪·宣宗》、《金史·本纪·衷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