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元年,武则天又任命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时,见凉州一片荒凉,北面的突厥,西北的吐蕃时常进犯,骚扰掠夺,百姓苦不堪言。郭元振发动凉州军民在凉州的南境硖口建造一座和戎城,在北境碛中建置白亭军,拓宽州境一千五百里,使突厥、吐蕃不能再到凉州城下掠夺。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发动民众开荒垦田,尽水陆之利,使农业获得好收成,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旧时凉州粟麦每斛数千钱,自从郭元振重视发展农业后,粮价大跌,一匹缣可换粮数十斛,所积军粮可食用数十年。郭元振在凉州任上五年,夷夏各族敬畏爱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河西诸郡为郭元振建置生祠(为活人建造的祠堂),还为他立碑,颂扬他的功德。
武则天重用郭元振,说明她是有眼力的。也说明她所用之人并非都是流氓无赖和贪官酷吏、阿谀奉承之徒,她对有才有识的文人武将也是赏识和重用的。有些政绩显著的州县官员,她也予以奖赏重用,王方庆就是一个。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十六岁为越王府参军。唐高宗永淳年间,官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执政时,他任广州都督。广州地处南海,海外交通发达。昆仑人(古代泛称中印半岛南部诸地及南洋诸地或其居民为昆仑)常乘船载珍宝来广州贸易,前任广州都督路元睿掠夺他们的珠宝,被昆仑人杀死。王方庆赴任后,廉洁公正,几年来秋毫无犯。广州所辖诸州首领,大多贪婪纵欲,百姓到都督府告状,府官们因事先受到首领的贿赂,便官官相护,不予理会。王方庆上任后,对都督府的官吏严加管束,断绝他们和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他采取坚决措施,对那些贪暴纵欲的首领依法惩办。于是广州境内官清政明,当时的百姓认为自唐王朝建立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吏没有一个能抵得上王方庆。武则天知道后,下了一道嘉奖的诏令,并赐给他杂彩六十段和瑞锦等物,以表彰他的善政。
以后多年,王方庆一直受到重用,官至宰相,他还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有二百多卷。
早在光宅元年,武则天便下令嘉奖农桑,并规定各州县官吏,凡是在任内所在州县耕地增加、家有余粮的,给予奖赏;而户口减少的州县,其州县官要受处分。武则天立为皇后的前三年,唐代有三百八十万户,到武则天死去的那一年,户部奏天下有户六百十五万户,数字增加近一倍,这与她用了一些有才有识和比较廉政的官吏有关。这是她用人的另一个方面。
(取材自《旧唐书·郭元振》、《新唐书·郭元振》、《旧唐书·王方庆》、《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则天后万岁通天元年、三年》)
41.除恶不尽
武则天统治时期,在朝中掌权的,主要有三部分人:一是武氏家族,如武三思等人;二是武则天的男宠(当时称做“面首”),主要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及其亲属;三是宰相班子和大臣中的比较正直而有才能的官员,如李昭德、姚崇、宋璟、张说、狄仁杰等人。在这三部分人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例如宰相宋璟等人曾经上书武则天,要求将张昌宗逮捕下狱治罪,但是武则天没有同意。张易之兄弟和武氏家族,贪污公行,拉帮结派,使武则天晚年的朝政十分混乱。
长安四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生病住在洛阳皇宫的长生殿,身边只有张易之、张昌宗服侍,连宰相也不能入见。一些正直的大臣想乘机拥立唐高宗和武则天所生的亲生儿子、太子李显为帝。于是,凤阁侍郎张柬之、崔玄暐暗中联络了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右丞敬晖、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史称五大臣),和左羽林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张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帅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至玄武门,从东宫迎来太子李显,斩关而入武则天养病的寝宫,将张易之、张昌宗杀死。武则天惊起后,厉声问道:“谁作乱?”众人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我等奉太子之命诛之。”武则天见到太子后说:“两个小子(指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已经杀了,你回东宫去吧!”桓彦范进言说:“太子怎能再回东宫!往时天皇(指唐高宗)将爱子托付陛下,如今太子年岁已大,还久居东宫。天心人意,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的恩德,故奉太子诛杀贼臣,愿陛下传位给太子,以顺天人之望。”成权盖世的武则天,一旦成为重病的老人,至此已如蛟龙失水,一切只能听命于手中握有兵权的大臣们了。太子李显在二十二年前只当了三个月皇帝,便被武则天夺去皇位,长期幽居房州,五年前才得调回洛阳,这次倒顺顺当当地成了皇帝,把武则天的国号周仍旧改圊为唐,是为唐中宗(705-710)。同年十一月,武则天死于上阳宫中。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