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16)(2/2)

    执失思力本是突厥的一个酋长,贞观初年送隋炀帝的萧皇后回国,唐太宗授他为左领军将军。贞观四年,突厥颉利可汗被捉,东突厥平定时,唐太宗令执失思力去招抚浑、解萨等部落,使他们亲近唐朝。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攻打高丽时,令执失思力驻扎在金山道,带领突厥兵对付日益强大的薛延陀。薛延陀果然利用唐朝对高丽用兵的时机,发兵十万进犯河南。执失思力表面示弱,引敌兵深入。贞观二十年春,薛延陀军进至夏州,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会同夏州都督乔师望合兵整阵开战,大败薛延陀军,追击六百里,这时薛延陀的毗伽可汗病死,执失思力跃兵碛北,大胜而归。薛延陀继王位的多弥可汗,为人褊狭多忌,国人不附。多弥可汗残酷镇压,使得国中人人不安。唐太宗令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带领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带领凉州兵及胡兵等分道并进,以击薛延陀。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芯何力这三位蕃将在这次平定薛延陀的大规模战斗中都立了功,薛延陀平定后,西北边境基本安定,唐朝国威大震。

    早在贞观四年,唐太宗平定突厥时,四方诸部落首领来唐朝任将军、中郎将的,五品以上的便有一百多人,几乎和汉族官员相等,这样大量的任用少数民族文武官员,在我国封建时代,是少见的。这也是唐太宗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出的硕果。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太宗》、《旧唐书·阿史那社尔》、《新唐书·阿史那社尔》、《旧唐书·契苏何力》、《新唐书·契苾何力》、《新唐书·执失思力》,《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二》、《资治通鉴·唐纪十、十一、十四·太宗贞观八年、十四年、十六年、十九年至二十一年》)

    26.源头和支流

    贞观元年五月里的一天,有位州官上了一份奏疏,建议唐太宗除掉身边那些个奉迎拍马的佞臣。唐太宗阅后将这位官员找来,问他道:“你说我身边的佞臣是谁呢?”那位官员说:“我在边远的地方当官,不能确切知道哪一位是佞臣,我给陛下出个主意,陛下上朝时,故意不讲道理发脾气,看看哪些臣子不曲从陛下的便是直臣;哪些个臣子因害怕而顺从陛下的,便是佞臣。”唐太宗摇摇头说:“君主就像是水的源头,人臣就像是支流。源头混浊而求支流清净,这是不可能的。君主对人臣欺诈,怎能求得臣子的正直呢?我以至诚治理天下,想到前世的帝王喜欢以权术对待臣下的,我心中总是替他们感到羞耻。你的主意虽说不坏,但我不采纳。”

    唐太宗这番话说明他深明一个道理:君是臣的榜样,君正臣直,君行臣效。就像是源清流洁一般。但是作为权力极大富贵无比的帝王,要能为臣下做出榜样,就要不断克制和约束自己贪图享乐的。唐太宗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极强的享乐要求。他曾向人说过,他平生所爱好的,是良弓、骏马和美女。唐太宗自幼与弓马为伴,年轻时在马背上征战整十年,对良弓骏马有特殊的感情,即帝位后,时常背弓跨马去打猎,大臣也时常进谏,但是唐太宗总控制不住自己。贞观元年冬,大理少卿孙伏伽上疏说:“陛下爱好走马骑射,这是少年诸王千的事,不是当今天子的事业,也不能成为后世的楷模。”唐太宗还是不听,一天,唐太宗正带着卫队要外出游猎时,孙伏伽拦住皇帝的马头不让走,唐太宗大怒,令人将他拉出去斩首,孙伏伽抓住马缰绳大声说道:“我宁愿与关龙逢同游地府,不愿再侍奉陛下了。”关龙逢是夏桀的臣子,因忠言直谏被夏桀杀死,唐太宗对关龙逢一类的忠臣很赞赏,猛听孙伏伽将自己比成关龙逢,他的头脑一下子清醒起来,忙说:“刚才是试试你。你如果能像关龙逢那样直谏,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下令任孙伏伽为谏议大夫,并停止这次打猎。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