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隋唐五代(10)
    隋唐五代(10)

    宋金刚败走后,尉迟敬德收余众守介休城。李世民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去说降,尉迟敬德和寻相举城投降。李世民大喜,任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仍将其旧部八千人,和唐军驻扎在一起。没多久,寻相又带领一些人反叛了。有些唐将以为尉迟敬德也会反叛,将他囚禁在军中。唐太宗得知后,立即将他释放,并引入卧室,以金相送,重用如故。用人不疑、诚心待人正是李世民的一大特点。尉迟敬德也很感动,从此毕生跟随李世民建功立业,始终不渝。

    刘武周听到宋金刚大败的消息后,十分恐惧,逃入突厥。宋金刚收其余众还想再战,兵众不从,只剩一百多人跟他逃到突厥。此后刘武周和宋金刚都被突厥杀死。刘武周、宋金刚所占领的河东之地,尽归唐朝。

    李世民从十八岁随父起兵,至三十七岁登基,这十年中出生入死,经历大小战斗数十百次,打过多次极其出色的战斗,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收复河东之地,就是他的一次突出战例,对巩固唐王朝的政权,起了不小的作用。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高祖》、《旧唐书,本纪·太宗》《旧唐书·尉迟敬德》、《旧唐书·刘武周》、《资治通鉴·唐纪四·高祖武德二年、三年》)

    16.玄武门之变

    在唐高祖夺取天下的十年战争中,秦王李世民身经百战,立功最多也最大。就是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唐后的几个大战役,差不多也都是他指挥和参加战斗的:武德元年消灭陇右的薛仁杲,武德三年攻占刘武周、宋金刚盘踞的太原;四年摧毁王世充势力和镇压窦建德的农民军;五年大败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可以说中原和西北的战功几乎都是他建立的。太子李建成东官的属官王珪、魏征也说:“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唐高祖特地为他设立“天策上将”的官爵,地位比王爵还高。他的全部官衔是:“秦王、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关东的军政大权几乎全在他的手中。唐高祖也曾当面对他说,要将太子的位置换给他,让他继承皇位。

    秦王李世民的功高势大又深得唐高祖的宠信,这就不能不引起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大哥)和齐王李元吉(李世民弟)的忌恨;李世民是否也想独占高枝,挤掉李建成的太子位置取而代之呢?因为李世民后来当了皇帝,当时的史官对此可能有所顾忌,不敢直书,因此看不到这方面的材料,分析下来,李世民也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总之,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地展开了,而且愈演愈烈,终至互相残杀。史书.都说是建成和元吉先采取行动,东宫里的官员王珪、魏征等人血劝太子先下手为强,免后日遭殃。

    唐高祖李渊打进长安当皇帝后,宫妃成群,建成极力巴结父亲所宠爱的一些妃子,据说他还和宫中的张婕妤、尹德妃有暖昧关系,让她们在唐高祖的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怂恿唐高祖废弃李世民。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生俘窦建德,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开城投降,李世民进入洛阳城后,长安宫中的一些妃子们促派人来,私自向他要洛阳宫中府库里的珍宝,有的妃子还为其亲属求取官职。李世民却对他们说:“宝货全登记在簿册里上报,官应当授给贤才有功的人。”一个也不答应,于是更加结怨于唐高祖的宠妃们,一开始形势便对李世民不利。于是建成、元吉加紧行动。

    武德七年初,齐王元吉劝建成除掉李世民,说他愿亲手为大哥杀死世民。一天李世民跟随唐高祖来到李元吉齐王府中,元吉叫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想刺杀李世民。但李建成生性仁厚,阻止了元吉。事后元吉生气地说:“我是为兄打算,对我有何关系!”建成也有点后悔。于是他擅自招募长安和四方骁勇两千多人为东宫卫士,又暗中派右虞候率可达志到燕王李艺那里,带来幽州兵三百名充当太子东宫的卫兵。这事被人告发,唐高祖将建成责备一顿,下令将可达志流放到嶣州。李建成并没有收敛,反而狠下一条心干到底。庆州都督杨文干曾在东宫宿卫,与建成交谊深厚,建成叫他招募壮士送到长安,壮大其势力。建成还令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给杨文干送去大批兵器甲胄,让杨文干作好准备,里应外合。一天,唐高祖要去仁智官,带李世民、李元吉同往,让建成留守。行前建成唆使元吉伺机对李世民下手,说:“安危之计,便在今岁。”再说尔朱焕、桥公山二人走到豳州时,害怕事情败露,又派人向唐高祖揭发太子李建成勾结杨文干有异图,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风举也告太子谋反的状,唐高祖大怒,以他事为由,手诏召建成到仁智宫,建成害怕不敢去。太子舍人徐师暮劝他据城举兵。詹事主簿劝他去向皇上请罪。李建成硬着头皮到仁智宫向唐高祖叩头请罪,痛哭流涕,扑跌在地,几乎气绝。唐高祖怒气不消,当即叫人将建成看管起来。这时忽然传来杨文干举兵谋反的消息,唐高祖命李世民带兵前去平叛,许诺他得胜回朝后令他为太子,将建成迁到蜀地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