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6)(2/2)

    船队终于开到江都,但这一次游幸,隋炀帝的兴头已大不如前了,这倒不是因为他一路上杀了不少人,杀人对他来讲是家常便饭,而是因为他已经感觉到,隋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隋书·赵才》、《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十二年》)

    10.三打高丽

    高丽是隋朝东北边境的一个邻邦,也称句骊、句丽、高句骊、高句丽等。隋炀帝大业三年,炀帝北巡到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宴请突厥的启民可汗,这时高丽王的使者正在启民可汗那里,启民可汗便带他朝见隋炀帝。隔天,隋炀帝派礼部尚书牛弘向高丽使宣旨,要高丽王明年亲自来朝见隋炀帝。大业六年,隋炀帝在洛阳大演百戏,向各族君主夸耀隋王朝的宫强,他得知高丽王还没有来朝见,便下了出兵征讨高丽的决心。当年便作了准备,令天下宫人买骏马交纳,于是马价大涨,每匹马价高至十万钱;又令各地检查库中武器,发现有生锈或弄坏了的兵器,即将看管的吏员处斩。

    大业七年,隋炀帝正式下令攻打高丽。这年二月。炀帝来到涿郡,命天下兵马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结;派人到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造船,命令十分火急,船工们日夜泡在水里施工,腰以下都泡烂生蛆,死的人有十分之三四。隋炀帝又令江淮以南民船运粮到涿郡,运粮的船只相连数千里,还有运载兵甲武器车辆的役夫数十万人,把道路都堵塞了,两路的役夫们日夜不停地赶路,死在半路上的尸体堆积在一起,臭气冲天。农民们被征调来运粮运兵器,大片田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加上当年山东、河南发大水,淹没三十余郡,许多地方闹饥荒,粮价大涨,一斗米涨到一百多钱。广大农村破产,迫使农民起来造反。

    大业八年正月,隋军从涿郡出发,总共有军士113万3千8百人,号称二百万。全军分为左右两翼,各有十二军,每军置大将、副将各一人。左十二军出镂方、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粘禅、碣石、襄平等道。还有骑兵四十队,每队一百人,十队为一团。第一军先出发,每日出发一军,相隔十里,四十天出发完毕,队伍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蔽空,连绵九百六十里,隋炀帝殿后,驻扎在辽水岸边。隋军临水列阵,高丽军隔水相拒,阻挡隋军。隋将麦铁杖自请为前锋,临战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吾蒙国恩,今为死日!我拚死冲杀,你们便可富贵!”隋军在辽水西岸架桥三道,桥架到离对岸尚有一丈多时,高丽兵已经潮水般地涌来,一些骁勇的隋兵争着跳进水里和高丽兵交战,高丽兵居高临下,隋兵无法上岸,很多士兵被杀死和溺死。麦铁杖大喝一声,猛跃上东岸,还有一些将士跟着上了岸和高丽兵撕杀,但因寡不敌众,都战死在辽水东岸,隋军于是收兵。两天后桥架成了,隋军相继过桥,在河的东岸与高丽兵交战。高丽兵大败,战死者数以万计,隋军乘胜进围辽东城,隋炀帝也渡过辽水,召集诸将议事,他提出分兵三路,规定凡有进军的行动,一定要先奏报,三路同时出兵,不许独自行动,或擅自接受敌军的投降。被围在辽东城中的高丽兵几次出击都被打败,当城中危急时,便派人出来说要投降,隋军将领不敢擅自受降,派人去向炀帝奏报,待炀帝的旨令传到时,辽东城的守卫又很严密了,如此反复几次。

    辽东城久围不下,炀帝急了,来到辽东城南,观察城池地势后,召集诸将,训斥大家说:诸位贪生怕死,不肯尽力攻城。还威胁诸将说,你们以为我不能杀你们吗?诸将一听,大惊失色。于是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立即率领江淮水军,从水路进军,离平壤六十里对,与高丽兵相遇,大破高丽兵,来护儿乘胜攻打平壤城,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隋军分几路向平壤进攻,高丽王派遣大臣工支文德来隋营诈降。隋将于仲文将文德放走,过后又后悔,派人去追他回来,文德探得隋军一些内情后,赶紧渡过鸭绿江离去,于仲文带领精锐部队追文德,隋将宇文述劝于仲文别追,于仲文大怒,激发隋军备将领渡过鸭绿江追去,宇文述只好一起过江。文德回头见宇文述的一支军队面有饥色,便带领一支队伍和他交战,每战必败走,再战再败走,一天里,宇文述七战七捷,他因胜而骄,驱军直进,东渡萨水,离平壤仅二十里地时,依山扎营,这时文德又派人来诈降,说只要隋军班师回去,他一定捉住高丽王高元去拜见隋主。宇文述见将士已很疲劳,难以再战,平壤又很险固,一时很难攻下,便决定回师。宇文述等将领将隋军布成四方形的阵势撤退,高丽兵也从四面围击,隋军且战且走,渡萨水时,刚渡一半,高丽兵从后面猛烈进击,隋军大溃,一日一夜狂奔四百五十里,几乎全军覆没。隋军进渡辽水时,有三十万五千人,退回到辽东城的,仅有二千七百人。隋炀帝大怒,将宇文述逮捕起来,要办他的罪,下令退兵回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