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三年,孙权大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东下伐吴,连营屯兵七百里,就对群臣说:“刘备不晓用兵之道,哪有连营七百里来对付敌兵的呢?兵书说:‘在地势低下的草原湿地扎营,必被敌擒’,这是用兵之大忌。看来,孙权的报捷文书很快就要到了。”七天过后,破刘备的报捷书果然送抵曹丕。
为巩固与孙权的盟约,曹丕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往东吴,令孙权送子入魏,作为担保,可是孙权拒绝了。于是,曹丕命令曹休等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邰、徐晃等围南郡,三路大军同时攻吴。孙权派吕範等统督五军,用水军抗拒曹休,派诸葛瑾、潘璋、杨粲救援南郡,命朱桓在濡须抵御曹仁。曹丕闻孙权抵抗,亲自从许昌率军南征。侍中刘晔谏劝说:“东吴刚刚打败刘备,上下齐心,又有江河湖泊,到处可守,急攻必难见效。”曹丕不听。黄初五年,曹丕驾临广陵泗口,命荆州、扬州诸军并进。曹丕召集群臣问道:“孙权会自己来吗?”群臣都说:“陛下亲征、孙权恐惧,东吴全国也会有反应。他不敢把国家大事委托给臣下,必定亲自前来。”刘晔说:“他们说的是要陛下以万乘之重系于已身,过江之事只可另作别论。眼下应该勒兵等待,不作进退。”曹丕大驾等了几日,孙权并未前来。曹丕乃班师。
(取材自《三国志·魏书·文帝丕》)
8.“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三国曹魏政权传至魏明帝曹叡(226—230),在位十三年。景初三年,曹叡病重,召回司马懿托付后事,辅佐嗣君曹芳即位。从此,魏氏政权渐入司马氏手中。到了魏甘露五年,高贵乡公曹髦(254—260)见自己帝王的威权日趋削弱,非常气愤。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孙,魏齐王曹芳被废黜后,司马师立他为帝。这日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不能坐等着被他废黜,今天我要与你们去讨伐他。”王经说:“昔日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结果败亡失国,被天下人笑话。今朝廷大权落在司马昭之手,为时已久。朝廷上下都欲致其死地,这想法也不是一天二天了,只是陛下宫中空空,兵力寡弱,用什么去讨伐。若讨伐不成,不是更加深了他的邪念吗?安危难测,应慎重考虑。”曹髦说:“我决心已下,我已作了死的准备,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况且不一定就会死呀!”说完便入后宫告知太后。王沈、王业飞快将此事报告给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因此有了防备。”
高贵乡公率领僮仆数百人鼓噪出宫。司马昭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伯与高贵乡公在宫门前相遇,高贵乡公左右呵责司马伯,司马伯等逃奔而去。中护军贾充抗击高贵乡公,高贵乡公执剑与其战于南阙下。贾充手下人欲退走,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事情紧急,该怎么办?”贾充说:“平日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用你们,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成济听后,即上前刺杀高贵乡公,刀子从他后背刺入。司马昭闻知此事,大惊,跪倒于地说。“天下人将怎样说我呀!”
(取材自《三国志·魏书·三少帝》)
二、蜀
9.“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三国时蜀国昭烈帝刘备(221-223),系汉宗室,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代。刘备小时候父亲早亡,与母亲以编织、出卖草鞋、草席为生。他家东南角的篱笆边长有一棵桑树,高五丈多,遥遥望去,其枝叶覆盖如同一车盖,来往行人见了都觉得此树非同一般,有人说:“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少年时,与同一宗族的小孩子在这棵树下玩耍,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刘子敬对他说:“你不要胡言乱语,当心遭灭门之祸!”
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出外求学,与同宗族的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一同就读于原任九江太守的卢植。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待他如同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刘元起的妻子说:“不是一家子,为什么这样待他?”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么一个后辈,他可不是平常之人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