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秦汉(37)
    秦汉(37)

    但是,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事,刘安的庶长子刘不害有个儿子刘建,也就是刘安的孙子,结交了一批人,在背后策划商量,想取太子刘迁而代之。太子刘迁知道后,于是多次把刘建抓起来鞭笞。而刘建呢?作为淮南王刘安的孙子,又知道刘迁打算杀汉中尉殷宏之事,他被刘迁鞭打后,立即派自己的亲信庄芷在元朔元年上书汉武帝,告淮南王太子刘迁擅自捕系刘建,而且上书中还说到刘建知道淮南王国的不可告人之事。汉武帝看到上书后,交廷尉,廷尉交河南郡审治。这时候,一笔历史公案又交织进来,原来,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曾经椎杀辟阳侯审食其,此时审食其的孙子审卿正好和丞相公孙弘关系密切,想乘机报刘长椎杀自己祖父之仇,于是寻找淮南王国的问题,向公孙弘揭发。这一来,公孙弘开始怀疑淮南王刘安有谋反计划了,便要求河南郡认真查究。河南郡查问刘建后,刘建果然说,淮南王太子刘迁曾打算谋杀汉廷中尉殷宏。于是事情就变得严重了。

    淮南王刘安再次和宾客伍被商量造反之事,也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例如,设想派人刺杀大将军卫青;设想伪装王宫失火,让汉廷委派的淮南王国的相和其他二千石官吏一起来救火,然后把他们全部杀光,于是发兵造反;等等。但是,太子刘迁认为,刘建不过是揭发了自己想谋杀汉中尉殷宏,如今参与谋杀活动者早已死去,只要自己一死,事情就可了结,不会牵连其他人,刘安想想,也许太子一自杀,事情可以就此结束,于是同意刘迁自杀。刘迁自杀,却又未死。这时,伍被一看苗头不对,抢先自首,把淮南王刘安同他商量造反的多次密谈,一一交代。这一来,那些停留在口头上的密谋,全部暴露。有关官吏于是包围刘安王宫,抄出了皇帝玉玺等谋反工具,于是索性大肆逮捕,从刘安开始,牵连上列侯、二千石官吏、豪杰数千人。这时,正好是那个治理陈皇后巫蛊案的著名酷吏张汤担任廷尉,把这几千人都按谋反罪杀了,最先自首的伍被,也没有能逃过一死。自然,《淮南子》的所有作者们,也就全部难逃厄运了。

    (取材自《汉书·武帝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78.破大宛国取天马

    汉武帝的军威一直达到大宛国(今独联体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国属邑大小七十余城,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汗血马,传说是天马,即神马的后代。大宛国有高山,山上有神马(实际上是野生的马),不可得,于是置五色母马予其下,得到天马的后代即汗血马。汉武帝初年,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始归,张骞曾到过大宛国,把这些情况向汉武帝报告了。于是汉武帝陆续派使者前往西域各国。原先,汉武帝用《周易》占卜,卜辞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后来得到乌孙国的好马,称之为天马;此后,得到大宛国的汗血马,更好,于是称大宛汗血马为天马,而改称乌孙国的马为:西极。这时,有使者报告;大宛国真正的好马藏在贰师城(大宛首都,故址在今独联体吉尔吉斯西南部马尔哈马特),不肯给汉使。于是汉武帝派壮士车令等人持千金及金子铸成的马去大宛,换取汗血善马。大宛国仍是不肯给马。汉武帝大怒,于是发兵远征大宛;正好这时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欲封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侯而无由,于是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兵,及郡国恶少年(庶人中之年轻犯罪者,有别于良家子),去征伐大宛。称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则是因为,他的任务就是去贰师城以武力夺取良马。出兵是太初元年八月份的事,这一年,关东蝗灾大起,一直飞到敦煌。

    贰师将军率兵西过盐泽(今新疆罗布泊),一路所经小国看到汉军自然恐慌,都坚守城池,不供给粮食,攻之不下。偶然攻下一城,就弄点军粮,打几天打不下只好引兵而去。一路半饥半饱到郁成(大宛属国),只剩下数千兵,饥瘦不堪。攻郁成,郁成出兵大破汉军。李广利想,连大宛的属国郁成也攻不破,更不要说其王城贰师了。只得退兵。前后两年,才退至敦煌,军队只剩下十之一二,上书汉武帝说:“路远没有吃的,士卒不是怕打仗,只是怕饿。人少,不足以打下大宛。要求先罢兵,等增加了兵力以后再去攻大宛。”汉武帝看到李广利的上书,大怒,专门派使者拦在玉门关口,说:“倘有任何进攻大宛的吏兵,敢退入玉门关的,就斩首。”李广利吓坏了,便驻军在敦煌,等候命令!

    这年夏天,汉武帝派出的由浞野侯赵破奴所带的两万征伐匈奴的军队,全军覆没。赵破奴被生擒,副将带兵降匈奴。所以大臣们都一致主张不要再打大宛了,集中兵力对付匈奴,因为匈奴对汉廷构成实际军事威协,而打大宛只是为了取马。但是汉武帝认为,一个大宛小国都打不下来,西域一带的其他国家以后还能把汉廷放在眼里?下诏把坚决反对征伐大宛的邓先等臣子办罪。于是赦囚徒为步兵,增发各地恶少年及边境骑兵,经过一年多,陆续派到敦煌六万兵员,还不包括随在后面运送粮草的队伍,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骆驼以万数,运去大量军粮、武器;天下骚动,都知道天子全力征伐大宛;从各地调集去五十余校尉(中级军官);因为大宛王城中无井,靠城外流水供应水源,所以还专门派了一支水工队伍,准备断其水源;发天下“七科谪”,专门为贰师军队运粮。所谓“七科谪”,是指以下七种人:官吏之有罪者;逃亡的罪犯;赘婿;有“市籍”的贾人;曾有“市籍”者;父母曾有‘市籍”者;祖父母曾有“市籍”者。这里说明一下,秦汉时所谓赘婿是,与人为子,到期不赎而招为婿的,去奴婢仅一步之差,与今之招女婿不同。所谓“市籍”即其户籍在指定的商业区营业的商人。秦汉时重农贱商,这类人社会地位极低,所以要服徭役。另外,汉武帝还拜懂得马性的人两名为执驱校尉,准备破大宛后取其良马。这次发兵,惊天动地;用整个大汉王朝的人力、物力去对付一个小小的大宛国,真个是相当于今人所谓用大炮轰苍蝇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