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在五梧设宴接待季康子和孟武伯。孟武伯很反感郭重,在向哀公祝酒的时候说:“郭重怎么会长得这么肥?”季康子说:“孟武伯应该罚酒!因为鲁国周近有许多仇敌,臣等要防备他们,所以不能随国君出国访问。郭重此行很辛苦,孟武伯反而说他长肥了。”哀公说:“他食言太多了,怎么会不长肥呢?”这话是反话,意谓三桓对自己不尊重,说话不兑现。这次饮酒,相互都不愉快。此后,“食言而肥”就衍而为一句成语。
鲁哀公想借越国的力量来攻击三桓,三桓先发制人,在哀公二十七年八月发兵攻哀公,哀公只好出逃,先逃到邹国,再逃到卫国,最后逃到越国。后来,三桓虽然同意迎回哀公,哀公却再也没有力量与三桓抗争了。
到哀公死后,他的儿子悼公即位时,鲁国国君的实力已经低于三桓,此后各代鲁国国君,只剩了一个国君的招牌,而无力执掌鲁国政权了。
鲁国的三桓执政,和晋国的三家分晋,在历史上划分了一个阶段,它们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取材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82.勾践尝胆灭吴
吴越两国是邻邦。越国是大禹王的后代,而吴国是周朝的同宗。这两国之间常常相互打仗。
春秋末期,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前496——前465)立为越王。吴王阖庐(前515——前496)乘机发兵攻打越国。勾践看到吴兵阵容整齐,几次派出敢死之士冲击吴军,都被吴军所擒获,于是心生一计,派出有罪当死之人,排成三行,举剑加在自己的头颈上,走近吴军阵前,大呼道:“我们犯了军令,现在自杀在贵军之前。”全部自刭而死。吴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奇事,大家都看得发呆了,勾践乘机突袭,大败吴军。吴王阖庐脚大指受伤,鞋子也丢了,不久就伤重而死于军中,太子夫差(前495——前473)立为吴王。
夫差使人立于庭前,在夫差每次进出的时候,都对他说:“夫差,你忘掉越王的杀父之仇吗?”夫差便回答说:“唯,不敢忘!”日夜练兵。如是者三年。勾践听到消息后,抢先发兵攻打吴国,大臣范蠡谏劝无效。吴王夫差尽发精兵,在吴国境内大败越军,追击至越国会稽,将勾践和他打剩下来的五千军队全部包围在会稽山上。勾践用范蠡之计,卑辞厚礼,求和于吴。吴王夫差准备同意讲和,伍子胥对夫差说:“树德务滋,除恶务尽。吴越两国是世仇,可以灭越而不灭,以后将成为祸患。”吴王夫差接受了伍子胥的意见,拒绝和议。越王勾践决心杀妻子、焚宝器,与吴军死战。越大夫文种认为,吴国太宰嚭贪于财贿,可以利用,于是由文种秘密送给太宰嚭以美女宝器,太宰嚭受下了,于是再次带文种去见吴王夫差。文种说:“大王能赦勾践之罪,越国愿意将所有宝器交给吴国。如果不赦,越国五千兵将战死阵前,对吴国也会造成很大伤害。”太宰嚭也帮助越国说话。吴王夫差终于与越国讲和,罢兵而归。伍子胥见吴王不听自己的忠言,叹息说:“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吴国宫殿都要成沼泽地了。”
当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时,曾经叹息说:“看样子我是完了。”文种对他说:“过去商汤曾经被关在夏台,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晋重耳逃于翟,齐小白奔莒,后来都立了王霸之位。由此看来,安知非福?”吴兵退后,勾践归国,置苦胆于座旁,坐卧都看着胆,每食必先尝胆,并且同时提醒自己说:“你忘掉了会稽之耻吗?”勾践自己耕种,夫人亲自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采,访贫问苦,敬礼贤者,暗中训练士兵,表面上却装得十分敬礼吴国的样子,等待机会复仇。
十年之后,吴王夫差准备兴兵攻打齐国。越王勾践闻讯,率领群臣朝见吴王,从吴王到大臣,都送上了厚礼。伍子胥谏劝夫差说:“未可伐齐!臣听说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吴国的心腹之患。比超越国来,齐国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齐国离吴国太远,大王即使胜了齐国,也不过像是拿到一块石田一样,无法耕种。愿大王先灭越国。”吴王不听,伐齐,大胜。回国后,责备伍子胥谏劝错了。伍子胥想自杀,被吴王止住了。
越国大夫文种对勾践说:“吴王胜齐而愈骄,我国可试向吴国借粮,进一步观察一下。”吴王夫差果然同意借粮。伍子胥谏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说:“大王不听臣言,不出三年,吴国就会成为废墟了。”太宰嚭因为受了越国重礼,看法总是同伍子胥相反,便乘机进谗说;“伍子胥貌似忠心,实际上其心残忍。在楚国时,父兄被戮而不回顾,怎么会真正为大王打算呢?他谏大王伐齐,谏错了,反而怨王。大王要注意伍子胥,防止他作乱。”吴王夫差不听太宰嚭的谗言。
伍子胥估计吴国将有大祸。在一次出使齐国的时候,把儿子带去,托付给齐国的大族鲍氏,为儿子改姓为王孙,以求避祸。回国后,吴王很快知道了伍子胥托子于齐之事,大怒,赐伍子胥以属缕之剑,命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在我的坟墓种上楸树,楸树成材后,吴国就要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东门,一定能看到越国打进来,吴国灭亡!”吴王大怒说:“孤绝不使大夫能有所见。”于是使人用革囊盛伍子胥之尸,投入江中。伍子胥死后,太宰嚭于是执掌了吴国的全部朝政大权。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