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从这里所写的内容看,介子推在随从晋文公的士人中,地位颇高,是五个主要从者之一。
晋文公走出宫门时,看到这些话,说:“这是介子推啊!我正在忙王室之事,没有来得及论功行赏。”于是派人去找介子推,却早已不知去向了;再派人到处打听,只听说介子推已经到绵上地区(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深山中隐居起来了,却还是找不到人在何处。于是,晋文公把整个绵上山一带,全部在名义上封给介子推,称之为“介推田”,将绵上山区改名为介山,说:“用以记我没有能及时赏功的过失,同时用以表彰善人。”
随从晋文公流亡多年的小臣壶叔,向晋文公提出:“君已经三次赏功,却没有赏到臣,敢问臣有何过错?”晋文公说:“在随从我的人中,能够以仁义引导我,以德惠防止我犯过错的,受上赏;一直在辅助我,终于使我能成功的,受次赏;有矢石之难、汗马之劳的,受更次赏。如果只是以力事我而不能纠正我的过失的,要在更后些受赏。三赏之后,就要赏到你了。”看来,晋文公确实是记住了狐偃在渡黄河时对他所说的话,他是把狐偃流亡时对自己的冒犯,看成是对自己过失的纠正。尽管介子推认为狐偃是贪天之功,但晋文公却是从积极的方面理解了狐偃的话。
晋国的臣民们,听说晋文公能特别重赏那些纠正自己过失的人,都感到高兴。
(取材自《史记·晋世家》、《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国语·晋语四》)
49.弃旧怨接见寺人披
晋文公执掌晋国政权后,虽然得到了多数大臣的拥护,但是,原来支持晋惠公、晋怀公的大臣吕省、郤芮,自不免心怀恐惧,生怕算旧账,因为他们原先反对过晋文公,又杀过支持原太子申生和晋文公的丕郑和七舆大夫等人,于是他们在背后商量,选定了一个日子,打算举火焚烧晋文公所住的宫殿,乘乱杀掉晋文公。那个曾经两次带兵追杀晋文公重耳的寺人披,吕省、郤芮自然把他看作是自己人,因此找他商量,引为同谋。
不料,寺人披其人,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知道了吕省、郤芮的阴谋后,却去求见晋文公。
晋文公一听寺人披求见自己,心中有气,不愿见他,便派人传话指责寺人披说:“我在蒲城的时候,你来追捕我,当时国君《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命令你两天内赶到蒲城,你当天就赶到了,而且还斩断了我的袖口。后来,我逃到了翟国,随从翟君猎于渭水之滨,你又奉惠公的命令来杀我,要你在四天内赶到,你第三天就赶到了。尽管这两次都是奉有国君之命,但是你自己实在也是太卖力、赶得太快了。我被你斩断袖口的衣服,至今还保留着。你还是离开晋国吧!”寺人披对传话的人说:“臣以为国君经过多年流亡生活归国以后,应该懂得怎么当好一个目君的道理了。如今还没有学会,臣认为今后还会有灾难。臣子对国君所下达的命令,应该坚决执行,应该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为国君除害。这是为臣子的原则。我个人对蒲人、翟人,有什么私仇呢?只不过是奉君之命、尽己之力而已。如今新的国君即位了,难道就没有你的蒲和翟吗?难道就不需要自己的臣下忠心耿耿地执行命令吗?齐桓公不问管仲的射中带钩之罪,而任管仲为相。钩在衣带上,比袖口还要更近人的身体。如果当今晋国国君处在齐桓公的地位上,能像齐桓公那样做吗?我不过是一个刀锯之余的臣子(寺人披是宦官,所以才这样说),微不足道,全部错误只不过是老老实实地执行前朝国君的命令而已;如果当今国君连我这样的人都要赶出晋国,恐怕要离开晋国的人就不止是我一个,而应该是成批的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