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计划(7)
改良此东江,一面以防止其水害,一面又便利其航行。吾意欲从鹿步墟岛下游之处着手,于前论广州通海路已述之矣。由此点起,须浚一深水道,上至新塘。自新塘上游约一英里之处,应凿一新水道直达东莞城,而以此悉联东江左边在东莞与新塘间之各支流为一。以此新水道为界,所有自此新水道左岸以迄珠江,中间上述各支流之旧路,悉行闭塞。其闭塞处之高,须约与通常水平相同,而以此已涸之河身,供异日雨期洪水宣流之用。如是,东江之他出口已被一律封闭,则所有之水将汇成强力之水流,此水流即能浚河身使加深,又使全河水深能保其恒久不变也。河身须沿流加以改削,令有一律之河幅,上至潮水能达之处;自此处起,则应按河流之量多寡,以定河身之广狭。如是,则东江将以其自力浚深惠州城以下一段矣。石龙镇南边之铁路桥,应改建为开合铁桥,使大轮船可以往来于其间。东江有急激转弯数处,应改以为缓徐曲线,并将中流沙洲除去。惠州以上一部江流,应加堰与水闸,令吃水十尺之船,可以上溯至极近于此东江流域煤铁矿田而后已。
第三部建设中国西南铁路系统
中国西南一部,所包含者:四川,中国本部最大且最富之省分也;云南,次大之省也;广西、贵州,皆矿产最丰之地也;而又有广东、湖南两省之一部。此区面积有六十万英方里,人口过一万万。除由老街至云南府约二百九十英里法国所经营之窄轨铁路外,中国广地众民之此一部,殆全不与铁路相接触也。
于此一地区,大有开发铁路之机会。应由广州起,向各重要城市、矿产地引铁路线,成为扇形之铁路网,使各与南方大港相联结。在中国此部建设铁路者,非特为发展广州所必要,抑亦于西南各省全部之繁荣为最有用者也。以建设此项铁路之故,种种丰富之矿产可以开发,而城镇亦可于沿途建之。其既开之地,价尚甚廉,至于未开地及含有矿产之区,虽非现归国有,其价之贱,去不费一钱可得者亦仅一间耳。所以若将来市街用地及矿产地,预由政府收用,然后开始建筑铁路,则其获利必极丰厚。然则不论建筑铁路投资多至若干,可保其偿还本息,必充足有余矣。又况开发广州以为世界大港,亦全赖此铁路系统,如使缺此纵横联属西南广袤之一部之铁路网,则广州亦不能有如吾人所预期之发达矣。
西南地方,除广州及成都两平原地各有三四千英方里之面积外,地皆险峻。此诸地者,非山即谷,其间处处留有多少之隙地。在此区东部,山岳之高,鲜逾三千英尺;至其西部与西藏交界之处,平均高至一万英尺以上。故建此诸铁路之工程上困难,比之西北平原铁路系统,乃至数倍。多数之隧道与凿山路,须行开凿,故建筑之费,此诸路当为中国各路之冠。
吾提议以广州为此铁路系统终点,以建下列之七路:(参观第十六图)
甲 广州重庆线,经由湖南。
乙 广州重庆线,经由湖南、贵州。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