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牧刘表坐守江汉,孱弱无能,不但不能应对复杂的局势,而且连家事也处理不好。刘表因受后妻蔡氏积年累月的挑唆,使长子刘琦深感自危,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身处窘境而又一筹莫展的刘琦一向钦敬诸葛亮的谋略,多次求教。诸葛亮总是回避,以免捅出乱子危及刘备在荆州的地位。后来刘琦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乘机请求率部出镇江夏,走为上策。这样,诸葛亮的一招妙计不仅使刘琦化险为夷,避免了祸起萧墙,而且也为刘备积蓄了一支外援力量。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主张,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对吴关系,建立了孙刘联盟,从而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初步形势。
公元208年,曹操打败袁绍、基本平定北方后,继而统兵20万南下荆州,这使原本相对平静的江南一带顿起战火。正在此紧要关头,荆州牧刘表突然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面对强敌压境,畏敌如虎的刘琮不战而举城投降。这使屯兵新野的刘备十分危急,只得弃城南撤。他最初打算直奔江陵。然而当刘备南撤时,新野及沿途百姓愿跟随者竟达10万之众,这使得刘备行军非常迟缓。鉴于形势紧迫,有人劝刘备加快行军速度,但刘备不忍心抛弃这些愿跟随他的百姓。当走至当阳长坂时,刘备终于被曹军追上了。冲杀之中,刘备只带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逃脱,最后逃至夏口,不久转移到樊口屯驻下来。
刘备败走,曹操抢占了江陵。由于曹操此时率军已大破刘备和刘琦军,占领了荆州全境,因此刘备对曹操来说已不足为虑了。于是曹操把作战的矛头转向了割据东吴的孙权,并积极进行东进的准备。这样一来,孙权开始面临着生死的选择。
曹操威逼东吴,这恰好给屯兵樊口,生存于魏、吴夹缝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带来联吴抗曹的最有利时机。诸葛亮审时度势,决定亲自赶赴东吴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军。其时,孙权也有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之意。在此之前,孙权曾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与刘备联络。但是曹操势力过于强大;刘备新败后,曹军更是士气高昂,准备一举夺下江东。此时此刻,孙权就不得不仔细掂量,或战或和,或举国抗曹,或俯首称臣。这使他犹豫不决,一时难做决断。另外,他手下的大臣和将军们也有两种不同意见,分为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这使孙权更加左右为难。正在此时,诸葛亮只身乘船来到东吴,在柴桑见到了孙权。他凭借一身胆略和超群的外交才能,舌战群儒,一举说服了孙权,使其坚定了联合抗曹的最后决心。孙权依诸葛亮之言,立即调拨3万精兵,由周瑜和老将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同诸葛亮一起前往樊口与刘备军队会合抗曹。诸葛亮凭智慧和口才一下为刘备争取了东吴10万之众,并带回3万东吴精兵,这为扭转当时整个中国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随后孙刘联军采用火攻之计于赤壁大败曹军。号称几十万大军的曹操仅带20余骑从华容道逃脱。赤壁大战之后,周瑜从曹军手中夺回了江陵;刘备与诸葛亮则带兵南下,夺得荆州南部的江南四郡,并在刘琦病死后领荆州牧,屯兵公安。后来,刘备和诸葛亮为实现“隆中对”中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向孙权借用荆州江北各郡,从而将其军队从公安移驻到江陵。至此,刘备才真正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