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一章 酷吏张汤(5)
    第二十一章酷吏张汤(5)

    张汤像一个老中医,切准了刘彻的脉搏。

    既然刘彻醉心文学、推崇儒术,讨厌刀笔吏那种死抠法律条文的刻板办案风格,于是,张汤所办案件,都从儒家经典文献《尚书》、《春秋》中寻找判案依据,附会古人之意,所写判词如同《时间简史》和《荷塘月色》的嫁接体,引经据典却又文采斐然,往往引得刘彻击节赞赏。

    既然刘彻对贵族豪强深恶痛绝,于是,张汤办案中但凡有所牵涉,便一味死缠烂打,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甚至皇帝有时假惺惺地请求宽大时,他也绝不留情退让,显出一副誓死维护法律尊严的凛然正气。

    反之,对于刘彻真心想从宽处理的案件,张汤绝不会较真抬杠,一定点到即止,从轻发落。

    在舞台上,刘彻和张汤两人分别扮作“红脸”和“白脸”,两个人的对手戏演得心有灵犀,互有默契。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在执法者张汤的心中,法律根本不值一屁,他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个,就是圣意。

    总之,刘彻好,才是真的好!

    张汤这样的百年难遇、知情识趣的人才,刘彻用来实在舒心,他在心中也已认定:张汤,是能臣,更是忠臣。

    长此以往,张汤固然圆滑,其卑劣人品也终究被人察觉。某天,有一个叫狄山的儒家教育官员(博士)看着张汤那副小人嘴脸实在憋得难受,在朝会上当众向刘彻揭发:张汤的忠诚,乃是伪忠。

    狄山,很有眼光,很有胆量,但是——很不策略。

    此时,刘彻正把张汤当成“知心大姐”,只觉得相见恨晚,张汤的每一次行动都允分体现刘彻的意图,于是,狄山对张汤的这种空泛的攻击,只能引起刘彻的厌恶和杀机。

    刘彻本年已经三十一岁了,在皇帝这个岗位上已干足了十五年。他由当年那个全凭一时兴趣恣意而为的少年天子变成了一个深沉而冷酷的青年帝王。

    在朝会上,他沉着脸问狄山:你是忠臣,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边境有匈奴为患,如果我让你担任边境的郡守,你能不能抵御匈奴入侵?

    狄山是纯粹的书呆子,他很有自知之明:不能!

    刘彻用低沉的声音继续发问题:那么我让你负责边境的一个县呢?能不能保民安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