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一章 酷吏张汤(3)
    第二十一章酷吏张汤(3)

    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为郎中令所属。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这岗位,贾谊以及东方朔都曾经干过。

    在这个岗位上,张汤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个于他亦师亦友的人物,此人姓赵名禹,也荣登司马迁老师的《酷吏榜》。

    同刚直的郅都和强悍的宁成相比,赵禹的酷吏做得比较另类,他是学者型的酷吏。

    看着前辈郅都和宁成动辄以个人的喜恶大兴牢狱,大肆杀伐,赵禹常常会摇头叹息,脸上充满鄙夷之色。这种鄙夷是川菜大师对麦当劳的鄙夷,是多明戈对卡拉ok的鄙夷,是瘦肉精对注水肉的鄙夷,是小偷对强盗的鄙夷——赵禹认为,郅都和宁成的搞法,实在太没有技术含量。

    赵禹的主张明确,即使打击对手,也要以法律作为依据,仗势欺人太过低级,依法治国才是王道。

    然而,本朝从高祖刘邦在霸上“约法三章”开始,就坚持一切从宽的立法原则,当初萧何制定汉帝国综合法典《九章律》时,也是照此原则,对原有的秦帝国法律进行删繁就简,趋轻避重式地改造。

    赵禹认为,开国初期治定的法律太过简陋,早已不适于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若要消除犯罪,打击豪强,整肃官吏,必须重新立法,从严立法。

    赵禹多次呼吁,终于引起皇帝刘彻的重视并得到认可,刘彻命令由赵禹牵头负责制定新法,并指定张汤配合。

    于是,赵禹和张汤时时策划于密室,结合时政,借鉴案例,设置假想敌,制定新法。

    据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一书记载,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之际,曾引动天降血雨,众鬼夜哭。究其原因,是仓颉制造文字,泄露了天机,引发鬼怪们的集体恐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