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文人、艺人和武人(8)
名臣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他的行为、建议要得到君主的绝对重视和尊重。
在稍后的时光里,东方朔先生试图重塑形象,他向成为名臣的辉煌目标做出了不懈努力。
建元三年(前138年),皇帝刘彻实施新政受挫,恣意放纵。
十九岁的刘彻的最大乐趣是追求刺激,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是畋猎。
可外出打猎太过辛苦,不断扰民又影响皇帝威望,于是,有小人借机出了个馊点子:建议扩大皇家园林,把阿城(陕西省西安市)以南、盭厔(陕西省周至县)以东、宜春以西土地全部纳入上林苑,使皇家园林直接和终南山(秦岭山脉)相连。
如此一来,皇帝就可以在自家的大园子里关着门可劲儿闹腾,既便捷又隐蔽。
这建议令刘彻大为兴奋,他下令马上落实。
当此之时,东方朔一改往日“娱乐至上”的形象,板着脸上书刘彻,认为此事绝对不可。
在这篇引经据典、颇富文采的文章里,东方朔指出绝不可行的三条理由,我简单概括一下:一是浪费土地物产资源;二是掠夺平民利益;三是劳民伤财。
为增强说服力,东方朔列出前车之鉴:商王朝兴筑九市之宫引起封国叛乱;楚王国建造章华台使民众离心,秦王朝建筑阿房宫导致天下大乱(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
应当说,这是一篇立意深远、说理明晰而又真切感人的谏文,刘彻看来是被东方朔深深打动了。
之后,刘彻擢升东方朔为太中大夫,赏赐黄金一百斤。
之后,刘彻该干嘛干嘛,照样安排人员按原规划扩大营建他的上林苑。
在刘彻的心中,喜剧名角东方朔这次不过是换个方式又给自己讲了个段子,段子讲得不错,自然需要打赏,而段子本身有无深意,又何值深究?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