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文人、艺人和武人(1)
司马相如(一)
在刘彻的这段放纵生涯里,比较值得一提的收获是结识了三个人,三个不仅有意思而且有能力的人。
他们特点鲜明、各擅胜场。根据各自的特长并结合后来的发展方向,可分类为文人、艺人和武人。
先讲讲文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原名司马长卿。家庭出身中产阶级,从小就爱好读书、学剑,可称文武兼修。司马相如的老爹是个比较迷信的人,他本着“名贱命硬”的取名思路,给司马相如取了个“犬子”的小名。
据俺查证,司马相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老爹唤作“犬子”的名人。
稍后,“犬子”演化成中国人在场面上对自己儿子的一种谦称,当然,也有骂别人儿子是“犬子”的,这是对对方的极大污辱和蔑视,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二哥,他拒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吴王孙权的儿子,拿出的理由就是“虎女不嫁犬子”。结果,“犬子”的老爹孙权翻脸,最终要了虎父关羽的老命。
扯远了!
年纪渐长,司马长卿同学自己更名为司马相如,因为他是战国时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的超级粉丝。由此来看,司马相如的政治抱负不小。
政治抱负还要靠做官去实现,之后,家里出钱给他买了个郎官的职务,大概钱花得很到位,司马相如做了皇帝刘启的近身侍卫,这是个容易进入领导视野的岗位,被领导赏识提拔的机遇很多。
但司马相如没抓住机遇。一是他自己工作态度不端正。自认为是耍笔杆子的大材现在却要跟一班耍枪杆子的粗人为伍,所以一直不安心工作;二是刘启自打处死了晁错,就对那些锋芒毕露、喜欢卖弄文采、夸夸其谈的人很不感冒——他喜欢的是卫绾那样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闷嘴葫芦,认为厚道人用起来才安心,司马相如的性格、特长很不对最高领导的胃口。
司马相如不是一个肯认命的人,这时,正赶上刘启的弟弟梁王刘武到长安朝觐,司马相如认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梁王刘武的故事我曾经讲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