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独尊儒术(5)
这么几百年搞下来,《春秋》学就逐步分成了五个流派。
分别是左丘明的“左氏春秋”、公羊高的“公羊春秋” 、榖梁赤的“榖梁春秋”以及“邹氏春秋”、“夹氏春秋”。
后来,“邹氏春秋”和“夹氏春秋”后继无人,先后失传;“左氏春秋”偏重于叙事,而当今天下,文辞优美,义理丰富;门下弟子粉丝较多的则是“榖梁春秋”和“公羊春秋”,这两家旗鼓相当,同门而异途,如同《笑傲江湖》中“华山剑派”的“气宗”和“剑宗”,时常论战,互不相服。
现在,“公羊派”掌门人,绝顶高手董仲舒已经横空出世,他要的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儒道之争(三)
年轻的帝王刘彻上台创新,董掌门的机会来了。
做足了功课的董仲舒对皇帝的三次策问,见招拆招,用自己的见解主张征服了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帝王。
关于刘彻和董仲舒的策问、对答内容,班固先生不辞辛苦,在《汉书?董仲舒传》里作全文收录,我数了一下,大约有近万字之多。为了大家读来不至于太累,我受累归纳整理了一下,还是那句话:绝不权威、谢绝抬杠。
因为文章是从“天人感应”这种形而上的神秘话题谈起,所以董仲舒的这三篇《答皇帝问》,被后世称为“天人三策”。
而其中最核心的、令皇帝刘彻一见倾心的是“君权天授”理论。
据董师傅讲,经过自己几十年来研究《春秋》的心得,分别参考过去的天象变化与政治的优劣,发现一个神秘现象:天象和人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感应,这种关系,极其值得敬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