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刘启较了真。一道随机出现的问题成为他对卫绾人品的终极测试。
稍后,六把御赐宝剑摆在刘启面前,品相极佳,甚至没有开封。
刘启现在对卫绾的人品彻底信服:卫绾,忠诚皇帝、直言不虚,是最可依赖的人。
此后,卫绾的上行空间完全打开,他的仕途一帆风顺,终于走上了帝国宰相的高位。
没事时,卫绾认真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从司机干起,既没有贾谊、袁盎、晁错的文韬,又没有周亚夫的武略,却终于位极人臣,靠的是啥?
结合贾谊、袁盎、晁错及周亚夫等精英人物的特点、经历和结局,他认为他找到了问题答案,这是一个官场成功的秘诀:谨言慎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宁可不做,决不做错”。
简单归纳,两个字:“不做”。
一言不发、一事不做的卫绾变成了领导眼中最无私心、最可信赖的下属,政敌眼中最无懈可击的对手。
单纯看这个人,他其实是官场的超级混混,混世有术。
不幸的是,原先在爷爷刘恒、老爹刘启时代都吃得开的套路,在刘彻面前却显得不太灵光。
刘彻并没怀疑卫绾人品,只是鄙视他的能力。
刘彻眼中的卫绾,如同赵辛楣眼中的方鸿渐——好人,却一无用处。
怎么能指望用这样的人去续写大汉帝国的辉煌篇章。
儒道之争(一)
如何选拔政务人才?最简单、最通行的做法是考试。
这种考试,现在叫公务员考试;再往前推一百多年,叫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谁发明的呢?
比较流行的答案:科举考试的创始人是开创了“开皇盛世”的隋文帝杨坚。
负责任地说,杨坚先生对科举考试的发展是作出突出贡献的,他是将科举考试制度化的第一人,但他不是专利持有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