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 名将(8)(2/2)
    不久,李广沉稳匀速的鼾声在大家的耳畔响起。

    大家乍舌:李将军,浑身都是胆啊。

    清晨,李广伸着懒腰醒来,打个哈欠,上马远眺,匈奴大军已全线撤离,不见踪影:他们害怕汉军的埋伏趁夜色发动攻击。

    武功盖世、身先士卒、胆大包天、心细如发!

    李广老师现身说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名将所必备的诸多素质。

    他以超人的胆识为我们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野外版“空城计”。

    名  将(五)

    说李广是名将,大家对此没啥异议!

    在中华将星排行榜中,李广将军的知名度及公信度极高,排名靠前。

    李广之后七百年,唐王朝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曾作《出塞诗》系列,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诗传唱甚广,妇孺皆知,并被光荣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在这诗里,王昌龄通过讴歌李广将军的英雄气慨,表现汉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但是,我要说,这首诗多少有点误导读者。在这诗里,李广其实被神化拔高,在以后的故事里,我们将会发现,李广虽与匈奴厮杀一世、砍人无数、勇猛异常,但他经常带着弟兄们陷入绝境,数次全军覆没,甚至有曾经被俘的惨痛经历,成绩着实不算好。

    那么,骁勇无比的李广为啥从来就打不出可圈可点的漂亮战役,从来没取得过可以和自己名气相匹配的赫赫战功,竟至于不能封侯呢?

    这问题让很多人想不通,想不通的结果就是乱回答,于是,对这个问题,比较通行的答案是:李广的命不好(数奇)。

    这答案太过唯心主义兼神秘主义,无法让人信服,透着不负责任。

    比较负责任的我带着问题翻了一些资料,认为自己或者找到了答案。

    大约在李广死去一千四百多年后的明王朝,有一个著名的人写了一本军事理论专著《百战奇略》,书中的观点:一个优秀将领、合格的统帅必需具备一个重要的素质——持重(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