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章 名将(2)
    第十章名将(2)

    于公:依据儒家的“正名”理论,国家的官职和名分,不能滥做人情。

    遥想当初,战国时期的卫国小民仲叔于奚在祖国被齐国侵略即将亡国之际,自发组织民团抵抗,战后,卫国国君论功行赏,对于赏赐的大块土地,仲叔于奚敬谢不敏,他只想要个贵族头衔。

    对此,孔丘老师发表观点,认为绝不可以,土地和金钱给多少都无所谓,唯独职级和名分,关系国家的秩序,不能轻易送人(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于私:周亚夫本人的爵位得来不易,经自己犯罪的倒霉大哥倒手,才得以继承。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立下赫赫战功,也算对得起自己“条侯”爵位;而王信,如果凭借裙带关系也能上位封爵,必然会影响爵位的整体成色,搞得大家的爵位集体贬值。对此,周亚夫心里不能接受。

    这一回,周亚夫成功使用了否决权,正洋洋得意的周亚夫没有意识到,他为自己树立起两个无比强大的敌人:现任皇帝的老娘窦太后和将来皇帝的老娘王娡。

    当年,周亚夫的父亲周勃陷入冤狱,幸亏当时的皇太后薄夫人出面说话,才得以保住一条老命;我相信,在现任皇帝刘启面前,窦太后和王娡也同样会时时提起周亚夫,不过内容一定截然相反,那是充满了诟病的诽谤。

    有的人,是万万得罪不起的。

    有时候,太关注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会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

    第三回,同年(公元前147年),汉帝国的老对头匈奴汗国,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爆发内讧,匈奴的高级干部徐卢等六人组团投降汉帝国。

    对于这些投降的匈奴高干,刘启准备把他们集体封侯。

    通过高待遇拉拢,分化敌方阵营;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打击、削弱对手,我认为,这事体现出刘启高度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斗争水平。

    然而,誓死悍卫爵位尊严的一根筋周亚夫再次强烈反对。

    周亚夫这次提出的否决观点是,这几个叛徒,如果也被封侯,等于皇帝你鼓励大家不忠于组织,不守节操,都当叛徒。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