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章 七国之乱(18)
    第六章七国之乱(18)

    冲杀了一阵,灌夫觉得人砍得差不多了,算算大致够本,于是收队撤退。

    其实,他已无队可收,和灌夫一起活着退出来的,仅剩一人,灌夫本人也被捅成了漏斗,书上说“身中大创十余”。

    对灌夫,我得套用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一句话:“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武学奇才”,被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竟然就保住了一条命,没死没残。

    神智稍微清醒,灌夫又开始叫嚣:刚才没成功地斩杀刘濞,是因为路不熟,转晕了,现在我已经把路摸清,等我歇会儿再去。

    这话把周亚夫吓了一大跳:这次算是开了眼界,见过玩命的,没见过这么玩命的。

    于是下令,好好看住灌夫,不准他再去厮杀(太尉固止之)。

    灌夫显然是胆汁质气质类型,优点是充满、精力旺盛,缺点是做事不考虑后果,容易冲动、脾气暴躁。

    他最终因他的臭脾气送了命,这是后话。

    这似乎是一个战场小插曲,无关战役大局。

    其实不然,灌夫的亡命行动,成为压垮刘濞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濞最初对造反充满信心,可现在打哪都受挫,后勤补给又被掐断,大军挨饿不说,对方十几个疯子居然还把自己的大营踹得人仰马翻。

    这仗是没法打了!

    随即,刘濞作出了一个非常扯淡的重大决定。

    当夜,吴楚联军统帅刘濞带着他的儿子刘驹和数千名贴身卫士,抛弃大部队,开始逃亡。

    平  叛(四)

    刘濞这事干得极不厚道。

    本来是和楚王刘戊合伙做造反生意,现在他单方面撤资逃跑,没想再带着刘戊玩。

    失去统帅的吴楚联军瞬间土崩瓦解,叛军大部就近向周亚夫缴枪投降,在败军之际,刘戊遭受被击败和被抛弃的双重打击,深感抑郁,于是自杀。

    公元1994年,在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有一座西汉大墓出土,这墓葬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是王陵规制,令时人挠破脑袋的是,这王陵施工草率,似乎并未最终完工,其陪葬兵俑也摆放杂乱,显然入葬封土仓促。

    为什么呢?

    经考证,原来这就是造反派、楚王刘戊的陵寝。后来,有多事的人根据墓主的尸体遗骸信息还原出其生前样貌,刘戊身高一百七十五公分,卒年三十五岁,面部轮廓分明,竟然是中年帅哥。

    刘戊,活时不安分,死时不安详,死后也不得安息。

    刘濞呢?他南渡长江,逃到中央政府控制之外的东海王国(首都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寻求政治避难。

    刘濞曾义无反顾兼无怨无悔地遗弃了自己子侄辈的盟友刘戊,他凭啥相信东海国会冒着得罪庞大的汉帝国、卷入战争的风险,把自己像爷一样保护、供养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