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舆论的压力。如前所述,首相以及首相率领内阁下面的政府(行政机构)一旦出问题,媒体就会马上关注,并进行强烈地批评。压力的主要途径有全国报纸的舆论调查、电视的娱乐性谈话节目以及周刊报纸的超商业化报道等。要是某一次调查显示内阁支持率急降(舆论调查也难免有诱导性),著名评论员们便会共同批评首相,周刊暴露内阁成员丑闻等态势同时爆发,首相一下子就陷入“辞职”的可能之中,内阁则只好“垮台”。
(4)国民对“政客”的不信任。我记得,福田突然表明辞职的2008年9月1日,城市、乡下、农村的老百姓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很出乎意料,没法理解”;“福田根本不理解我们的感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就走了”;“我们被福田抛弃了”等看法。今天,老百姓的内心已经充满被政治家“抛弃”的感觉。政治的国内公信力已经降到了“底线”。日本实际上正处于“无政治状态”。
(5)人才不足。首相为什么无法完成任期?为什么无法打破来自外界的困境,打开格局?为什么顶不住来自舆论的压力?为什么得不到国民的信任呢?因为任期没有保证吗?因为外因不可抵抗吗?因为舆论压力无法让政局持续吗?因为国民愚蠢得根本不懂政治吗?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不足”。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则是日本这几年的首相都是出生于政治家庭的所谓“太子党”。
在如此严峻、复杂的政局下,日本人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在实现健全竞争的选举环境下,培养能够承担国家未来的人才。因为,只有如此,日本才能收回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的根本。
就“频繁换相”而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自从1980年代中曾根康弘这一重量级的政治家出现,探讨“21世纪日本国家大目标”的时候,日本社会没有在“我们国家往哪走”的问题上达成基本思想共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何定位自己的地位和认同是最重要的,这叫大战略。如果无法设定大战略,战略和战术都将失去意义和价值,任何被动或应急的措施都会陷入短命或缺乏力度的。
不可否认,日本国民早就丧失了对政治的和对政治家的信任。在国民失去信心的恶劣形势下,“频繁换相”一方面给老百姓一种“爽快”的感觉,因为日本民众确实正在普遍渴望变化。前提是,“频繁换相”不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渠道。感到“爽快”,向辞职中的首相说一句“活该”的同时,选民也会感到失落。毕竟,首相什么都没干就辞职。虽然在日本没做好而辞职是一种类似负责任的姿态,但政局越是如此,老百姓对政治和政治家的失落感和不信任感就越深化。当今日本的政治彻底陷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的恶性循环,我把它叫作“无政治状态”。
当然,日本是依靠强大、稳定的官僚体系维持稳定的国家社会。首相频繁更换,国民的政治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变,还是照样运行。这一点恰恰也表明日本社会的现代性和成熟度。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