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逻辑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3·11”:亲历与反思(1)
    “3·11”:亲历与反思(1)

    至2011年3月21日19时为止,据日本官方统计,大地震、大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8649人;失踪人数达到18000人;避难者人数达到338522人。至我写此文的2011年9月4日为止,据日本警视厅统计,死亡者达到15670人(宫城县9438人;岩手县4653人;福岛县1603人),失踪者达到4282人(宫城县2285人;岩手县1748人;福岛县245人),把死亡者与失踪者合起来,已经超过2万人了。

    一

    2011年3月10日晚上21时,我带着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母亲,从北京起飞,回到了东京。一切都顺利,也很正常。母亲坐火车往伊豆回,我则打车往东京市中心去。22时,我到达位于东京后乐园的tokyo dome hotel,办完手续,前台人员把22层的房卡递过来,我拿到后坐电梯上去。电梯是透明的,东京的夜景很漂亮,高楼很多,不奢侈,很朴实。这是已初步实现现代化,走向后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市民们都按照“同一座城市,同一条规律”的潜规则去经营生活。电梯往上开着,虽然我一个人,却感到很浪漫。我还是很喜欢东京的,这座城市就这样活下去,一天接一天,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平静地流逝下去。

    3月11日。

    我像平时一样不定闹钟,早晨5时自然醒,起床,开灯,洗脸,写一篇中文专栏。写完后打开窗帘,晴天,很舒服,突然有种外出晨跑的冲动,于是起身换了身轻便的衣服,跑出去。我在8时返回酒店,简单冲了下澡,便开始回复邮件。我这次回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跟一位日本广告方面的企业家一起做一本对谈图书,内容为“让我们一起聊聊中国”,为期3天;14日到某汽车公司演讲,参加几场活动等;15日早上从东京羽田机场飞往北京。这是我那一刻已经定好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