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故事,是孟子利用《诗经》教导学生的例子。
《诗经》里有首诗叫做《小弁》,说的是什么呢?专家有不同解释,这一方面我不是专家,所以只是取其中一种。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他有一位太子叫做宜臼,但是后来他娶了褒姒,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居然把太子废掉,甚至把太子杀掉。于是很多人就为太子打抱不平,写了一首诗,主题是抱怨父亲,就叫做《小弁》。可有人说,做子女的怎么可以抱怨父母亲呢?但有时父母有严重的过失,要另当别论。周幽王的过失确实严重,他宠爱褒姒,为了博她一笑,周幽王竟然下令燃起烽火,最终导致亡国。那么有人为那个太子被废甚至被杀,抱怨一下,有什么不对呢?因为做父亲的过失太大了,如果不抱怨,其实是让父亲继续犯错,当然不对。
第二首诗,叫做《凯风》。说的是有一个母亲生了七个儿子,但这个母亲还在交男朋友,有人就写诗了,说作为母亲应该记得子女的孝顺,不要再想个人的幸福。诗里描写子女怎样孝顺的事,希望这个母亲觉悟,因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又已经生了七个孩子。不过在古代结婚很早,也许她十八岁结婚,生了七个孩子,才三十几岁,还很年轻。《凯风》评论说,要看到子女的孝顺,一家人和和乐乐,不要再想东想西了。
孟子分析,按《小弁》这首诗所讲,这个父亲的过失太大,所以一定要抱怨,不然等于容许父亲继续犯错,对他不好,做子女的也不算尽到孝道。所谓尽孝道,有时候必然要对父母亲讲公理、正义,父母虽然不喜欢听,也该知道宁可子女劝我不要犯错,也不要将来犯错被别人笑话。比如周幽王果然犯大错了,国家亡了。孟子有时谈周幽王与周厉王,我们想一下,一个人当了天子却被封了“幽”与“厉”的谥号,“幽”代表黑暗,“厉”代表凶残,不会有国君说我要当幽王、当厉王的。孟子说,幽王与厉王死后,他的子孙再怎么孝顺,都不能改变别人给的封号。这说明祖先自己做得不好,就只能自己负责,子孙不可能改变历史。所以子女能做的倒是跟父母亲讲道理,劝告他们。
至于《凯风》之诗,那个母亲的过失并不大,只想过比较开心的生活,这时就不要抱怨了。孟子下结论说,父母的过失很大,如果不抱怨,是让父母继续犯错;父母的过失很小,如果抱怨,代表子女一点小事就跟父母计较,也是不孝,应该忍耐,甚至替父母补救过错。
这是儒家的智慧,也是儒家的德行,是多么的温柔敦厚,就如《诗经》的教化。我们应该在很多地方体贴对方,考虑对方的各种情况,然后做一个适当的选择,做得恰到好处。
—君子不可虚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