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里列出来的学生也不少,但没有一个成为哲学家。可以提一下乐正子。这个学生在鲁国准备执政,因为鲁国有儒家的传统,而乐正子是孟子的高材生,就受到了重用。孟子知道了高兴得睡不着觉,“喜而不寐”。孟子会高兴得睡不着觉,并不是中了彩券或发了财,是看到学生受到重用,自己的理想也可以实现了。别的学生就问,乐正子做了大官,是他非常刚强吗?孟子说不是;是他足智多谋吗?也不是;是他博学多闻吗?也不是。学生提出三个可能的优点,孟子都说不是,其实乐正子有一个特色胜过其他,就是做官的必备条件,叫做“好善”,喜欢听别人讲善的话。一个人不是全才,不可能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所有事情统统办好了。其实做官只有一个原则,好善,喜欢听取善的言论,广泛接纳善的观念、善的建议,自己集大成之后设法做到。千万不要以为官大学问大,每一个人都有专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孟子有时候也把齐宣王当学生来教导。齐宣王这个人很喜欢出主意,总认为自己很聪明,他的大臣们就顺着他,说你真是聪明、了不起,既懂军事、外交,还懂内政,还懂农田、水利。所以齐宣王就以为自己很能办政治。孟子就对他说,一个大木匠在山里面找到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是可以盖大房子的,可是后来来了一个小木匠,直接把树木切了好几段,变成一块块的小木头。太让人生气了,大木头应该做栋梁,切割成小的就只能做门窗了,不是浪费吗?这说明,凡事还要靠专家才能够下手。比如要雕刻一块宝玉,就一定要找专家,不然就糟蹋了。那么治理国家就不需要找专家了吗?肯定需要。
孟子的思想常常得不到当权者喜欢,因为一个人当权之后总希望别人奉承他,孟子不会那样做。他认为一个人当权之后,首先要懂得善用人才,叫做“知人善任,分层负责”,之后再大的事业、再大的国家都可以治理好,能让社会秩序上轨道,把国家治好,进而造福百姓。
孟子留下了很多有益的教育思想,一直到现在还给我们很大启发。比如他的“有教无类”,他的五种教学方法,还有特殊的“不教为教”的方法,以及私淑艾者的情况等等,对老师和学生分别提出了正确的要求。
另外孟子还强调环境的重要。一个人学任何东西,尤其学语言,学做人,特别需要环境的配合。宋国一位大臣戴不胜说,只要有一个好人在我们宋国国君身边就够了,他就是薛居州。不想孟子却讲起了“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的故事,说大王身边只有一个薛居州是不够的。如果大王身边老老少少都是好人,他跟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大王身边老老少少都是坏人,他跟谁去做好事呢?
不过这样说起来,好像古代的领导自主性都要差一些。所以孟子又讲“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说即便我周围的人都有问题,我还要自己努力,设法成为豪杰,即使没有周文王,照样可以振作起来。但是孟子明白一般人做不到,考虑到这些人的需要和弱点,提醒他们不断努力上进。可见孟子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设计。
今天谈教育,经常会学西方的东西,像提到七种智能,还有身心灵各方面的需求。比如西方人说品格重要,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上,重视品格的有超过我们中国人的吗?儒家就是重视品格的,认为品格教育做不好,书读得再怎么好,不见得对社会有帮助。品格教育不但对社会有帮助,对个人也是好的。品格教育是让学生经过自我修养,懂得出处进退,懂得乐天知命,懂得安身立命。
现在看孟子的教育方法也非常理想,甚至在研究所做研究生写论文的,一样可以借鉴。比如,广泛学习,充分说明,最后扼要地掌握重点,否则学了半天,泛滥无所归,无法一以贯之,无法建构系统,也很可惜。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