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为什么值得我们推广呢?因为它把每一个人都当做独立的个体。一方面人有社会性,跟别人要好好相处;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是个体,要对自己负责,抬头对天要负责,低头对人要负责。对这种个体尊严,古今中外很少有像儒家提得这么高的。儒家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自我觉悟,觉悟到内在的圆满充实,生命就有了独立的基础。
西方发展民主制度,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权,但不能超越儒家思想对个人生命的肯定。让孔子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就把天下给他,孔子也绝不会做。他不把任何人当做工具或手段来利用,而是把每个人当做目的来尊重。
这句话现在说起来很容易,西方经过一两千年哲学发展,到了十八世纪的康德才说清楚。因为西方对人的重视始终和宗教结合在一起,认为人的生命有基本缺陷,即原罪。一直到康德才说,不能把别人只当手段,而不同时当目的来看待,把别人当手段,别人也把我们当手段,变成互相利用。
有位外文系教授教学生世界文学,每年都让学生写篇心得,谈谈对哪一篇文章印象最深,连续好多年学生都选一位俄国作家的一篇小说,作家叫契诃夫,小说是《马车夫》。有一个马车夫,每天驾马车载客人。有一天他的儿子死了,他为别人驾车的时候难免会说起“我的儿子死了”,这些乘客的反应和现在很多人一样:我只是坐车,你儿子死了关我什么事呢?有些人不理他,有些人就说哎哟,他年纪多大呀,生什么病啊,漠不关心地问两句。他们想:我只是乘客嘛,这个司机的儿子死了,我能帮什么忙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晚上马车夫回到家里,跟他的马儿说,马儿啊,马儿啊,只有你了解我。这篇小说给年轻学生很大的震动,感慨人和人太难沟通了。我们坐计程车,如果一上车司机就向我们诉苦,说他最近感情的困扰,我们会吓一跳,干吗跟我讲这么多?我只是乘客。但是按照儒家的思想,应该关心他,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至少在听他说话的时候给他几句鼓励,这是应该做的。
人活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每个人都有得意或者失意。今天我们顺利,别人恐怕倒楣,将来我们失意倒楣,说不定别人顺利,人和人可以互相帮助。儒家思想完全符合西方思想发展的正确路线,和任何宗教思想比较起来毫不逊色,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提升到最高的位置。
《孟子》里谈快乐,有一套思想。想做到仁,就要好好侍奉父母亲,想做到义,就要好好听兄长的话。换句话说,仁从孝顺开始,义从尊敬长辈开始。第三个是智,智是懂得仁义是我一生所要的。那什么叫礼呢?按照适当的方式对仁义加以规范。前四点做到之后是乐,音乐。古时音乐和快乐是同一个“乐”字,音乐使人快乐,快乐了也就忍不住“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儒家思想认为外在的成败得失都是偶然,需要时代条件的配合,再努力也不一定得到,并不是非要不可。只要做到真诚,做到仁、义、智、礼,再到乐,会快乐得身不由己。在一个人行善的时候,从他背后看都会觉得发出光辉,感觉到他的快乐非常实在,内在生命没有任何欠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