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孟子》心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凡圣只在一念间(4)(2/2)
    —人不学,不知道—

    宋代学者主张人性本善的说法。为什么有人会作恶呢?朱熹说人性有两种,第一种叫做“天地之性”,即天理;第二种叫做“气质之性”,即人欲。这下糟糕了,把人分成两半,要存天理去人欲。人们活在世界上,天理是善的,要保留下来,人欲是恶的,要把它去掉。但是人欲是和身体连在一起的,怎么把人欲去掉呢?那样还有生命吗?一个人是完整的,所以不可能把人性分成两半。

    宋代学者为什么一定要讲“性本善” 呢?简单说,因为他们面对佛教的挑战。佛教讲人性的立场很清楚,“缘起性空”,性是空的,所以不要执著,就可以解脱,最后悟道成佛。佛家说空,宋代儒家学者就要说性是实在的,就要回答这个性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孟子说 “性善”两个字,宋代学者认为性既然是实在的,就变成“本善”了。其实把孟子的思想扭曲了。

    孔子只说“性相近,习相远”,宋代学者怪孔子讲得不对。人性既然是“本善”的,当然 “性相同”。这里有个问题,我们学儒家要学宋儒还是要学孔孟?我是赞成学孔孟的,他们是真正的儒家。讲关于人性的问题,也是孔子孟子更正确。

    每一个人都有自由,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但只要真诚,就会发现为善的力量由内而发,会要求自己孝顺、友爱、忠于长官、认真工作、对朋友守信用等,这些是真诚引发的自我要求。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