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依存度这么大,如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60%,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在此情况下,在国际上争取中国的话语权是必要的。有所不为才有所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要保证中国的经济基础不遭到打击,中国必须拥有必要的、充分的阻吓(威慑)能力。在新形势下,国防力量的任务首先是阻吓(威慑),其次才是在阻吓失败后,有足够的防守力量击退敌人。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维护中国的利益边疆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议题。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区域化的发展是国际制度主义在亚洲地区的完善。东亚任何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没有中国不成。在此情况下,强调国际制度对实现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协调与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越来越成为国家目标实现的前提,反之,从冲突性来实现则是不可能的。因此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行为的可预见性这一点日益重要。在国际上的诱惑甚多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的取向越来越关注,中国必须要有选择性,体现“自我约束”,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需要把握好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
扩大共有利益,寻求利益的重叠
中国的发展将是由“经济福利论”逐步扩展到“安全福利论”,建立可持续安全。寻求利益的重叠可以减少因大国的崛起与发展带来的对地区秩序的震荡或冲击。近年来,中国与东亚地区正形成新的地区主义。以经济一体化为主要方面,强调经济上发展的中国将大大增强对东亚的经济福利,扩散互惠。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双边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与一个日益联合起来的地区组织之间的关系。东亚共同体的出现与全球化大潮发展并行不悖。区域性共同体的出现正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只有走联合自强之路才能更好地规避全球风险。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国家有切肤之痛,使之更深切地认识到,光靠单个力量,没有联合与团结将难以抵御未来类似的风浪。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区建设除了将有力地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共有利益之外,还将大大限制台湾的活动空间。然而,只停留在经济福利层面还是不够的,因为周边国家从长远来看,最为担心的还是未来安全的保障。因此中国与周边的合作需要把安全合作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以可持续安全维护和确保可持续经济利益。
构筑“东亚认同共同体”
以经济为主要手段拓展空间,积极参与东亚一体化建设。东亚的一体化可为中国提供更多的战略空间。塑造中国国际环境的重点将是推动建立东亚共同体,其根本是东亚区域一体化。中国要成为亚洲的中国,融入亚洲,积极参与东亚的一体化建设。由于东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原有的安排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东亚认同共同体”就是大势所趋,即由利益共同体向认同共同体提升。它意味着区域内公共意志的形成,这可为区域内采取行动提供一种原动力。在共同意志的驱使下的共同行动更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相反如果处于分离状态,各行为体不仅难以合作,而且对单个行为体的行动容易产生怀疑和抵触。在认同整合下,每个行为体所受的限制较小,成员较易集中各行为体的意志,形成公共的行为意志,有利于缓和紧张关系。还应看到,地区的认同化有助于形成对霸权的抵制,参与或强化这种地区认同,民族国家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联系,把超级大国的干预降低到最小限度。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